看了罗伯茨2003年主演的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探索的是50年代美国女性独立问题,对于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仍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罗伯茨饰演的未婚知识女性凯瑟琳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著名的女子学院韦斯利女子学院,这里号称是“没有男性的常春藤”。凯瑟琳踌躇满志希望能够在韦斯利女子学院有番作为。凯瑟琳是一个思想和经济独立的女性,在倡导女性独立的美国社会,她以为韦斯利女子学院一定会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虽然女性地位提高不少,可在上流社会仍然对女性有至多的桎梏,要求女子做一个合格、贤良的妻子、母亲,不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一切应该围绕家庭而展开。即使在韦斯利这样的女子学院也是如此教导女生们的,如果与传统观点有丝毫的偏差,便会被由上流社会掌控的董事会驱逐出学院。
凯瑟琳的室友就是因为向女生们发放安全套,即使已经在学院工作了二十几年,仍然被驱逐。女生们都是非常勤奋的,在课程开始前就已经把整部讲义通读了一遍,并且背的滚瓜烂熟。所以,在凯瑟琳按照讲义上的第一堂课上,她被女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回答惊呆了。女孩子们说如果这样还不如自学,然后傲慢的离开了。凯瑟琳并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人。她在下一堂课上不按照讲义备课,而是引用课外知识,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让女孩们不知所措。她们的生活学习都是按部就班的,就像课本,每一章是什么,会考什么,答案应该是什么都是固定的,她们只须按照规矩照办就行。可是凯瑟琳引用一张被屠宰的动物的油画,告知女孩子们,艺术是多元化的,不能按照课本来定义,而应该由自己的见解和理解来定义。这一堂课为女孩子们悄悄打开了一扇门,懵懂中她们似乎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些怀疑。
贝蒂是校董的女儿,从小被妈妈教育要成为贤妻良母。在大一时,按照家里的安排嫁给了高富帅。在外人眼里,她应该是幸福的,可是才结婚没几天丈夫就经常不在家,借故外出。贝蒂活在外人羡慕的眼光中,生活的酸涩只能自己品尝。孤寂的她曾经回到家中,希望能够得到家庭的温暖,可是却被母亲以家丑不可外扬为由推了出去。贝蒂性格变得暴躁易怒,说话尖酸刻薄,甚至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的好友康妮,骗她说她正在交往的男孩子查理其实已经和其他女孩订婚了。结果康妮避开了查理,半年后重遇查理才知道,查理和康妮交往时,已经和那个女孩子分手很久了,康妮的可以远离让查理以为康妮不爱自己,所以他和另外的女孩子在一起了。友情的欺骗和爱情的失意让康妮痛苦万分。随着凯瑟琳课程的推进,康妮渐渐懂得女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想要的生活应该主动去争取。所以,康妮勇敢的闯进了男生宿舍,向查理道歉,并重新回到了查理的怀抱。
凯瑟琳有一堂课是有关梵高的,她告诉女孩子们,梵高生前穷困潦倒,画作得不到世人的认可,但是在死后,画作反而被高度赞誉。艺术到底是由谁裁定的?艺术应该由自己来定义,要尊于自己真实的内心和感受,要学会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正是因为凯瑟琳点亮心灯的开导,女孩子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这个社会。
琼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充沛的女生。在凯瑟琳的鼓励下,她申请进入耶鲁大学深造,最终也被耶鲁录取,成为了六个女生名额中的一名。而琼其实渴望家庭生活,她喜欢做一个家庭主妇。当凯瑟琳听说琼放弃进入耶鲁,选择结婚随丈夫离开卫斯理做陪读夫人,凯瑟琳找到琼想鼓励她继续学业时,琼告诉凯瑟琳,你告诉我们应该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喜欢家庭生活,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凯瑟琳拥抱了琼。无论是什么选择,女孩子是忠于自己的内心的。
凯瑟琳富有创意,富有启发性的教学风格,惹来董事们的不满,她们要学院不再与凯瑟琳签合同,在校长的力争下,凯瑟琳可以留在学院,但是要完全按照学院的教学风格和安排上课。凯瑟琳不接受这样的要求,她最后离开学院,要前往欧洲。她本身就是一个忠于内心,对自己诚实,不肯违逆内心向现实妥协的人。她像一盏明灯,使女孩子们学会了重视自己的人生,认识到自己并不是藤萝,需要缠绕着丈夫这棵所谓的大树生活。她们有才华,有能力,她们一样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她的出现,影响的很多女孩子。
贝蒂终于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并准备在外租房子和好友一起居住,然后继续学业,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独立的女性。曾经,贝蒂是传统观点的坚决支持者,反对一切自由创新的思想,甚至不惜在校刊上发表文章质疑自己的老师。但是,在凯瑟琳春风化雨的启发下,她认识到了自己周围长辈们的虚伪和自私,她们只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幸福的,让人艳羡的,这就足够了,至于当事人开不开心,幸不幸福,这些都不重要。贝蒂认识到,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家庭并不是她的避风港,不但不是,反而会因为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将自己关在门外。贝蒂抛弃了过去的生活,她如重生般,展开了自己的新生活。
影片最后,当凯瑟琳坐车离开时,女孩子们纷纷骑着自行车赶来送她。当初最反对她的贝蒂,骑在最前头,对她最依依不舍。凯瑟琳望着女孩子们朝气青春的身影,她眼里闪出了幸福的泪花。自己的思想最终被学生们接受,影响了学生们的生活,使她们最终走上了全新的道路,这对于老师,应该是最大的褒奖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