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上一次在微博上看到首页都在推一部电影是什么时候了。
而让我下定决心去看的理由不是铺天盖地的彩蛋,因为我对于游戏、漫画、以及那个年代的电影和音乐都不了解,能get到的彩蛋只有恐龙和金刚。因此,如果按豆瓣上一条影评说的,这是斯皮尔伯格写给他们的情书。那么显然我不是其中的受众。
最终在深受论文困扰期间还跑去看的原因,除了电影漫天的好评,除了被那一句“把曾经你爱的东西都带回来给你”打动,更重要的是在微博评论里看到的一句剧透――电影里有句台词:我不喜欢现实,可只有在现实中,我才能吃顿饱饭。
瞬间戳中避世患者心中的柔软一角。
看完之后,抛开那密集的彩蛋,整部电影对虚拟和现实的探讨,也完全击中我心。
影片营造了一个破败的现实世界,一个绚烂的游戏世界。
现实里的男主角在贫民窟寄人篱下,没有朋友,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玩游戏。
而在游戏世界里,他是头号玩家,技术一流,魅力四射,有共同作战的队友,还遇见了喜欢的女孩。
他说,在“绿洲”里,可以赛车,可以飞翔,可以做任何现实生活中想做的事情,除了吃饭、睡觉(还有一个忘了)。
发明“绿洲”的哈利迪,因为游戏赢得无数人的尊敬与爱戴,因为游戏收获万贯财富。
可最后面对懂他的男主角,他终于坦言自己一生并不快乐,他害怕现实,他发明游戏是为了逃离现实。但只有在现实中,他才能吃一顿饱饭。
而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意识到,只有现实,才是唯一的真。
先是淡然地道出了自己内心的忧伤,引起人们的共鸣,然后给在现实世界里感到痛苦、转而到虚拟世界里寻找慰藉的人一剂温柔的鸡血――
不要害怕,现实是唯一的真。
想起《老友记》第一集,莫妮卡对离开父亲庇佑、决意凭己之力开始新生的瑞秋说: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You're gonna love it.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它糟透了,但你会喜欢的。
我们的现实世界有多糟:生活、工作、学业、人际、贫穷。
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实生活,又被老板压榨了,又被甲方催了,又失业了,钱包又瘪了,又和朋友冷战了,又让父母担心了。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自我的价值在哪里。
所有精神上的物质上的痛苦让人觉得这个世界真操蛋――
活着是为了什么?
于是有人选择到虚拟世界里寻找慰藉。
影片里的虚拟世界是游戏“绿洲”,而除了游戏,还有电影、动漫,以及网络论坛等。
在微博上总是能刷到“微博真好,可以做梦”这句话,而这句话的发生语境通常是某个博主发出一条类似“如果中了一千万,你想要干嘛”、“以下你最想和哪位爱豆约会”之类的微博,然后网友们纷纷评论转发。
那些我以为已经玩腻了的梗,发现大家其实还是乐此不彼,因为这些玩笑何尝不是愁苦生活里的一点调剂。能做梦挺好的,至少那一刻的自己暂时摆脱了现实的困扰。
就好像我常常在微博上开开心心地追星,那时候是真的开心。而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刻,往往也是真的难过。烦恼其实没有少,但我愿意将快乐最大化。
在有趣的话题下插科打诨,当娱乐圈的吃瓜群众,花痴表白喜欢的小哥哥小姐姐。
网络世界其乐无穷。放下手机之后,则好像把自己打回了原型――
钱不够用,工作不顺利,感情不美好,世界还不毁灭。
现实真是糟糕透了。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喜欢的游戏、漫画、社交媒体,都是基于现实产生的。
除了不美好的东西,现实世界里,还有我们爱的人,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想吃的美食,我们想看的电影,我们渴望寻找的价值。
好像,人间还是有些值得的。
更何况,只有在现实中,我们吃顿饱饭。
现实是唯一的真。
如梦似幻的电影体验也是要到现实世界中的电影院去成全的。
许多人认为,电影是梦境,是造梦工厂。当我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和许多陌生人一起,全身心投入大荧幕的光影中去的时候,当我随着戏中人物开怀难过的时候,当我从中汲取到能量的时候,我相信了电影是多么美妙的艺术。
好的电影人,都是造梦者,指引观众在两个小时里暂时脱离现实的桎梏,领略一场奇异动人的梦境,像魔法一样。
斯皮尔伯格是最优秀的造梦者。
虽然没有看过很多他的电影,但是我能感受到,在七十多岁还能拍出这样一部充满童真的影片,斯皮尔伯格一定是深深地热爱着电影。
我翻看他的照片,总觉得他和电影里的哈利迪神似,哈利迪的每一句话,就好像是他本人的诉说,关于游戏,关于回忆,关于电影,关于朋友,斯皮尔伯格把他最热爱最珍惜的东西,都通过电影表达出来了,就像豆瓣短评里那一句,哈利迪最后对男主角说:“谢谢你玩我的游戏。”
分明就是斯皮尔伯格在对观众说:“谢谢你看我的电影。”
也谢谢你,打造出那么多梦。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黑暗中跟着大屏幕里的人物失意、冒险、感悟,是一场多么美妙的梦。而这场梦的快要结束的时候,电影里的人对我们说:“不要害怕回到现实,那是唯一的真。”
谢谢你如此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