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的守护,又称文保员,这个称呼听起来较为专业。
交河故城的那对父子,我对文保员的认识始于此,《丝绸之路》纪录片的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片段生活,一间屋子,一台电视,一张床,电视是那种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应该是最老的黑白电视,大部分时间也都是飘着“雪花”。“野云万里无城郭,风雪纷纷连大漠”唐代诗人李颀这样描写交河。
洛阳,十三朝古都,古代遗址尽是。文保员并不多。不知是多已开发成景区还是其他的缘故。
文保员我见过几位,能具体理清的,其中两位分别是看护巩义北宋皇陵西村区和八陵区的,另一位是看护北魏水泉石窟的,另外两位则分别是看护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遗址和太极殿遗址的。其中三位是附近的村民。
一年前那次,我和文保阿姨聊了好长时间。聊到了天黑,尽管去的时候已经下午4点,但也足足有三个小时。就在门口的广场上,我坐在电动车上,她坐在小板凳上。
三间屋子也是几经翻修才成了三间,其中一件还挂着老式的门帘子。空调也是近几年才装的,板凳看着也有些年头了,院里有个石头桌子,看着是用来晒东西用的,还有一孩子上下学用的自行车。
据文保阿姨说,她和丈夫来这已经有20多年了,这20多年的生活还过得去,发的有工资,不过少的可怜,好在上头逢年过节会送点生活用品,孩子的上学的地方上头也给了安排。生活的很朴素而简单。
她们是外地人,具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来到了这,成了文保员,我没能得知。
门上的锁让人产生距离感。阿姨说这是规定,必须一直锁着,原因有一,禁止参观,保护原遗址不再受破坏。我只能远远的拍个照片。
太阳慢慢下山了,另一遗址的文保员路过和阿姨寒暄了几句就走了,阿姨的儿子在板凳上写作业,还时不时的向我这个“大学生”请教,阿姨的丈夫从遗址的方向走了过来。最后,我与文管阿姨相互道别就离开了。
回来的路上,
回来我仔细推敲,辅导的那几道题,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