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肖煜峰(1班)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演讲的主题,就是我身后的PPT上所写:从长生殿到马嵬坡下的爱情悲剧美。
当然,众所周知,六军兵变,红颜赐死实际上是唐王朝奢靡之风日盛,掌权者日趋腐败,而放眼街坊巷陌却民不聊生的一个必然历史结果。以此为转折,中原王气缓缓衰落,也最终迎来了它的终结。但是,我今天将不去谈论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背后所涉及的一整个社会现状的构造,也不想谈论当时的各种腐败昏庸的政权。
所以,我们不妨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从层层背景里单独抽离出来:李隆基与杨玉环。
长生殿的故事,写了天宝年间,杨家有女初长成,进宫后,和天宝明皇一段宿缘正当。华清宫里赐浴,遂使后宫粉黛无颜色。二人终日游乐,七夕之日,在长生殿里对着牛郎织女星许下密誓,要永生永世结为夫妻。杨妃在梦中学得天上广寒宫《霓裳羽衣曲》,一曲谱成,就是梨园弟子的日夜排练,日日夜夜清歌不断,更加深了明皇对贵妃的爱恋。
但由于安禄山的叛乱,再加上杨国忠的独揽大权。京城被破,明皇流落蜀地也就是今日四川附近。途径马嵬坡时,六军不发,认为一代红颜祸水祸及国民,除非贵妃赐死,否则绝不护驾。军士内乱,无计之下只有断送红妆。
当叛乱一定时,明皇夜间听闻雨霖铃之声,不禁更加思念已逝去的贵妃,哀痛难忍。而此时贵妃的游魂已重登仙籍,因为她本就是天上仙子被贬谪到人间的。道士杨通幽感念君王思念真挚,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帮他寻找,在海上蓬莱仙山觅得芳踪。昔日象征誓言的钿盒和金钗再次合并,诚意悔过后,二人终于得以在月宫团聚重圆。
《长生殿》里其实对于广阔的社会现实笔墨不多,全书50回,只有几回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它是现实主义,但更是浪漫主义。在书的后半部分,故事改写了历史,融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在仙界与人世间建立了某种桥梁。明皇和杨妃都飞升为仙,原来尘世种种不过是历经磨难,如今谪限已满,他们将在天上忉利天永世结为夫妻。旧情缘,生生世世消前愿。忉利天,看红尘碧海须臾变。这就是一种纯粹的浪漫主义色彩了,作者没有把它写成一个悲剧,因为历史已经是悲剧了。这番霓裳韵事,流播词场,千古传颂。作者却将它重组,再造,打磨,锤炼,剔杂,提炼,升华为一个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故事,那么他究竟是想赞颂些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所言即为心声,即为心中所念所感。这本书不是历史,是戏剧,所以必然有着作者的所思所感。而历史伴随着绝对的真实,于是也会伴随着丑陋。它是不同于人心中纯洁无暇的精神天地的。历史里是民不聊生,纵情声色,是烽火连三月。但在作者笔下,杨妃不再是红颜祸水的杨妃,君王也不再是荒淫无度的君王,他们在历史的层层躯壳里脱离,羽化而升仙,在并不存在的世界里终成连理。作者在写一个喜剧,是因为他想表达些什么,想歌颂些什么。作者歌颂的,或许并不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定爱情悲剧,他是以此契机,抒写了心中对于一种理想化的,真情不变的一种向往与追寻。他在叙说一种精诚不散,哪论生死。
那么,作者为何不写写类似于《西厢记》《红楼梦》?他为什么不写写凡人的故事,写一段寻常巷陌,写一出家族离合?我想,或许这与本书的戏剧体裁本身有关。喜剧取材于悲剧,而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你看。于是苦难的深重,遗恨的绵久反而愈促成了一种悲剧的壮美。所以,最有吸引力的,无非是那圣人的绝望和帝王的悲剧。作者以此切入,运筹帷幄,化悲为喜,才能达到一种在舞台表演上纵横开阖的壮美艺术效果,引起观者和读者的共鸣。
当然,一本好书是一定要诱发人的一些遐想的,特别是在现实与幻想的转折点上,矛盾点上。这本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对于赐死杨妃然后平定天下这一部分,本来百姓是皆大欢喜,但是天上神仙对此的评说只是仍道他是个薄情郎,他们不满足于他的做法。包括后世的诗词,你很少看到有诗人说他赐死杨妃后是一个政治上的正确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吧。可见千百年后江山更迭王朝如梦,垂青史的,只是一片霓裳遗事。
但是,喜剧终究只能是幻想,这就是它更深一层的悲凉。我们看到的,只是斯人已逝,而天荒地老,遗恨无绝。
每一次选择背后,意味着什么?
平了天下,安了江山后,宫阙冷,霜华重,冷夜无人解,生死经年,魂魄几层入梦?繁华散尽,不敌伊人回眸一笑。眉间朱砂点绛,月娥不老。当故人远去,不问情意,谁又可以同行?
当经年已过,一别音容两渺茫,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尘世,尘世,永远是尘世,你眼里有她的玉容,却放不下那片山河倒影。你宁愿去诛宵小,率兵为王,仙界日月,人世玄黄,黄泉路上,独行漫长。
天子又如何?放不下太多羁绊。帝王世家,悲剧而凄美,绝望而哀怨。天子风流不再,寻那天上人间。
若循着诺言而去,溯尘缘,来世愿作素衣郎,又何妨布衣青山坳?夜深海棠花娇,羡煞尘嚣。
诗家笔墨写重圆,只是常恐婵娟不再,世事难全。人间多难圆满,琉璃瓦碎,人鱼唱晚。看不尽彼岸花开叶落,辰宿动如参商。
一剧长生殿,一殿迷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