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宸一块听听写作课]-04作业
在自然界,大约10倍的食物摄入量才能有1份能量被吸收。
其实人类学习也是如此,没有大量的输入就很难有效输出。
对于我自己平时的学习,按照接收方式来讲的话简单分为:上课、阅读、社群、体察。
为方便理解,以星数作为推荐指数:*****代表非常推荐,***代表可看可不看(重要性只是个人一己之见);
上课:混沌研习社、写作课、自媒体营销课
推荐指数:****
理由:报名需谨慎,上课有风险。因为上课是先需要一定基础的,比如混沌研习社的直播大课,我16年初就想报名参加,但那时看了大课清单,内容多以互联网运营为主,跟我实际工作无关,听了就是听了,可能无感,就不会有认同或否定。
但好处就是一旦有基础了,通过上课能直接获取牛人的干货分享,可以更快精进。
其次,上课的花费不菲,投入越多自己内心越重视,哪怕道理都是原来曾经知道的,现在会更加坚定及践行。
阅读:纸质书、Kindle、公众号、得到专栏
推荐指数:*****
理由:不需赘言。纸质书仍然是我输入主要来源,偏经典、非虚构类比如《思考,快与慢》、《反脆弱》、《科学革命的结构》,而Kindle主要为小说如《美国众神》、英文书如《The Elements of Style》、快餐书《万历十五年》。
公众号主要分为个人观点类如“逻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冯仑风马牛”、“槽边往事”、“雾拦满江”等,讯息类如“FT中文网”、“经济学人”(一直在蹭免费,准备正式订阅)。
得到专栏主要为新知类如“万维钢精英日课”、成长类如“古典超级个体”\“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刘润5分钟商学院”、以及吴军、武志红、薛兆丰,也涵盖“李翔商业内参”。以及订阅了“每天一本书”当然不是每天听,只作为择书的手段。
每天的时间分配一般是大致先看完得到订阅专栏,然后公众号文章,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解决的。晚上会尽量留出整段时间看书。对于快速获取讯息,手段已足够。很多栏目内容有时未必优质,但通过这些门户入口,已经极大过滤了很多噪音。
社群:读书会、写作群、英语群、上课群
推荐指数:***
理由:正如我上篇文章所说,任何兴趣群,真正活跃的只有20%,群里牛人也不会如你想象得那么多,因为他们都忙着牛逼去了而不会拿手机耗在微信群里。
学习是自己的事,你必须忍受一段一个人独行的时光。而线上转为线下群聚会,转化率太低,而且人数超过四个就无内容。
观察:工作、旅游、爬山、健身、跑马、看电影
推荐指数:*****
理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爱、吵架、美好、饭香。真实的生活才是所有素材的起点与终点。你要从外界吸收能量,再放进自己的肉身里。
我喜欢在山林里奔跑,在夜晚筋疲力尽时看着星辰大海,在自然界呼吸吐纳,听万物耳语,感受一切去思考,才能培养出对自然、对别人、对自己的敏锐。
你不能忘记生活,小Z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
你不能只有分析利弊的理性思维,也要有对生活感同身受的敏锐。能够分析经济学的供需关系,也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PS:
写在末尾的话,
对于目前的输入,有些反思:应该会删减一些订阅的专栏,留更多时间读经典书籍,转向历史类、人物传记类、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