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有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心即理也”。道(天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终极规律)不是存于外物,而是存于自己本心。
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要使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强大(其实也类似于古人渴于成圣),就要在许多方面学技巧、下功夫,却忘记了修心。按照阳明心学中“心即理也”的说法,这是把“道”看成外在的,与自己的内心到底是相斥还是相容的呢?如果相斥,那即便在各种事物上穷极其“道”又有何用,非我本心所向,非道也。如果相容,那只是恰好此事与自己比较合拍,但这世间的事物无穷无尽,难道所有的事情都会与自己相容吗?若真的是,那就已然超然于肉体凡胎了,达到“天地与我为一,万类与我共生”的圣人之境了。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若要成圣,修心是根本,做好减法,而非加法。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其实也是“心即理”的一方面体现。这里的“爱”指的是让内心与事物二者合一,革除内心所有杂质,吾心即理,何事不可成。
学姐经常强调,要开心地做事,幸福地做事这一观念,以及上次要求我们“快乐奋斗100天”这件事。每次听到这个我都特别心慌,我总感觉强迫自己快乐的快乐,还能算快乐吗,这总能让我更不快乐。
王阳明有这么一个故事,他去庐陵做官。庐陵这个地方,民风好讼,县衙堆满了各种诉状案卷,历任知县对此都头痛不已,但又毫无办法。他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曾经的一套地方规矩能有效止争息讼,但是荒废已久。做事就怕认真两个字。由于王阳明的功夫做到了家(他在庐陵县任上仅七个月,亲自起草张贴出去的告示就有十六份之多),该县的积案逐渐得到清理。冀元亨与王阳明在庐陵的二百多天里,眼见着先生亲力亲为,日夜操劳,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心中极为佩服。
于是,他问了一些我也想问的问题:为何他有这样充沛的精力?为何他有如此超人的智慧?为何他有这样广博的知识?为何他有这样宽阔的胸怀?每天要处理这么多公务,平常还要治学修身,却毫无倦意。他认识事物总是十分敏锐深刻,思考总是见解独到分析精辟;闲谈聊天中,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军事政治、文武之道尽皆涉猎。面对那些卑鄙小人的攻讦诽谤、朋友们的不理解却从不计较。
“先生,您每天做这么多事不累吗?”
王阳明回答说:“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这么说吧,首先,要有一颗为民做事的心。”
“为民做事的心”,说实话,刚开始我理解不了。现在我知道,王阳明已经找到心的本体,将自己的道德精修得十分纯粹,没有一点杂质的程度。心中没有为了升官发财、没有为了百姓的爱戴虚荣,只是遵从内心的“良知”(良知也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你如果把一件事当成负担去做,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可怜的牺牲品,心中充满抱怨之情,心不甘情不愿。可以肯定的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做事,过不了一会儿,你就会感到疲惫不堪,满脑子想的就是尽快从这件事逃离开去。如果你充满爱的感觉去做某件事的话,心中那股深沉的爱似乎要满溢出来,这种感觉无比美好,整个身心完全敞开,是无条件地全心给予的,这种状态与大自然大公无私的本性有相类似之处,这时源源不断的能量就会从身中涌出,自我都好像忘掉了,令你感觉不到累,有的只是喜悦和快乐。欣悦之情、喜爱之心,与本体意识的层次相接近,能调动深层次的一种能量。所以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必须把自己的感觉调整到喜悦和爱的节律上。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幸福快乐地做事了。
“为民做事的心”和西方哲学中的“把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的哲学思想是非常类似的,这里似然感觉到世间终极的道理大道同归。
我们在寻找本心的时候,刚开始往往很难分辨哪些是杂念,哪些是良知(包含于本心)。所以我们需要修心,当心的境界不够时,可能会因为分辨错误,而做出错误的行为。这里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前两天,我对象跟我说这样一个场景:你上班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然后下班发现家里很乱,临时失业的对方还在玩,你是不是会很生气,很可能吵一架。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个人可能其实都没什么错:只要是人都会有情绪,努力上班了一天,还可能被领导骂了一顿,然后回家发现家里一团糟,对象躺在沙发上刷着抖音嘎嘎笑,是挺容易生气的。而另一方可能一天都在学习新技术、或者在面试,好不容易晚上休息一会,就躺着开始玩了。
看起来的确都没什么问题,但却俩人都很生气,却有了问题。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当上班的一方准备向对方发脾气的时候,内心是会有一些愧疚的,但是这丝愧疚很快就被爆炸的情绪给掩盖过去了,于是当场爆发。其实这丝愧疚就是自己的良知,也就是自己的本心其实是不想这样的,但本心被杂质所蒙蔽。在家的一方,休息的时候,内心或许也会有一些愧疚,但被自己贪玩的欲望所掩盖。于是,矛盾就这样爆发。
这丝愧疚,其实就是源于我们本心的想法,也就是良知。我们能清除内心的杂质,做到吾心即理,吾心即道,而爱情也就不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了,遵从本心便是别人眼中羡慕的爱情了。
而要达成吾心即理的境界,就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内心,将杂质不断清除,将良知不断显现,让良知比杂念更容易影响自己吗,致良知,最终让良知主导行为,一切行为浑然天成,知行合一,所行之为即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