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里待久了,深深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冷漠,同一个小区,同一栋单元,同一个电梯口上去,对门对户的两家人却叫不出对方的名讳。
人们相互之间顶多是点头微笑,客套的问候“吃饭了吗?”“要上班了呀?”然后轻轻飘过,不会更进一步了解。有时候哪怕你们之间只隔了一堵墙、一扇门,若频道不一样,三观不相同,所剩的就只能是表面的寒暄,还有本来认识了很多年的人,但称呼你时只是在其姓氏前加个“小”字,这样的称谓不自觉的就更加宽了你我之间交往的沟壑。
然而,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时间长了,再怎么冷血的人也会产生感情。
西子曾经就有这么一位邻居,随着两家的孩子呱呱坠地后,两家人的交流从一年前的点头微笑,慢慢到相互分享育儿经验,再到有啥好吃的,总会送一点给对方,给娃娃们买什么玩具、零食,也会不自觉的多买一份。两个小朋友也成了最好的朋友,这家忙不过来就把孩子放到那家带,饭时晚了,有饭吃的那一家,马上把孩子拉过去吃饭。感情在这些日常琐碎里慢慢得到升华,两家人越来越亲密,附近几家在他们的影响下也都把关系处得很好,小孩子们可以随意进出任何一家。
后来,因工作调动不得已搬家,到了陌生的环境,周边都是陌生的人,想着古语“远亲不如近邻”,于是西子琢磨着如何建立新的邻里关系。
亲戚送了当季的时蔬过来了,马上用篮子装一点送过去,借口说太多了吃不完;买西瓜时特意挑一个大的,切开分一半给对方时也不寒碜;家里来了朋友煮了大龙虾,立马喊他们过来吃,不好意思过来的,又拿碗装了一份送过去;对小孩子也从不吝啬,吃零食水果时碰巧过来了,哪怕不多也会分一半给他……
如此以来,想着应该是用心了吧?然,在一起几年了,好像从没见过邻居往自家送过东西。
前阵子,西子和我逛街时,不免又吐槽了一番,她咬着牙恨恨的说“人与人之间相差怎么那么大呢?”
我翻了个白眼给她“人家或许没你这么富有呀”
她做了个呕吐状“人家条件比我好多啦,我也不是非得要送东西才算朋友,但是也不能拆邻居的台嘛。”
原来,几个月前,西子接了一家公司的整套VI设计(透露一下,西子是自由设计师,早年就职于杭州某知名传媒设计公司,这几年为了成全父母,回来结婚生子,之后就一直在网络上接单,成为自由设计师)。约定的交稿时间是20天,离期限只有五天的时候,孩子生病住院了,她的工作相对老公来说是可以自由安排的,所以她就一心一意在医院照顾了几天,打算到最后熬两个晚上就交稿,因为大部分的主体设计都出来了,仅剩辅助部分了。
哪知就在她去医院的时候,那位客户恰好来西子所在的城市出差,打她的电话没人接,所以就找到家里去了,一来拜访一下合作了几年的伙伴,二来看看稿子做得怎么样了,毕竟所有的宣传都在等设计出来。但是偏偏家里也没人,敲了几次门没反应,在门口等了半个小时,没等到西子,却把对面邻居引出来了。在他说明来意后,那位邻居竟然说“这家人呀,每天早出晚归,就连他们做这么久的邻居也很难碰到面,不知道他们搞什么的。”短短几句话把那位客户惊得一乍一乍的,离公司全新开业只剩10天了,所有的企宣都在等设计,万一碰到不靠谱的人他可就全砸了。
幸好这位客户还有脑子,稍等片刻后就离开了,发了条信息给西子,告诉她他来过了。
西子晚上从医院回来,知道手机落在家里了,看到短信后,回了个电话给客户,这才挽回了交情。
怪不得聪慧如西子,也有那么大的感慨。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上学时,为了和同桌的关系不尴尬,不惜借作业给Ta抄;上班了,为了让同事之间的感情更亲密,不惜帮Ta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大部分的人是知道感恩的,懂得回报,但也有少数人却受得理所当然,在他们的心里根本就不懂“相互”这两个字怎么写,所以当我们付出的感情得不到回应时,那你就没必要再拿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把时间省下来,留给懂感恩的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