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Yaha,一名一岁男孩的直男奶爸!
儿子阿牧已经一岁半了,作为一名钢铁直男,我并不明白给孩子起小名有什么意义,甚至连儿子的名字都是用的小说男主的名字。
最近,儿子阿牧学会了与爸爸妈妈道别。
“阿牧,在家要乖乖的,妈妈要去上班啦!晚上再回来陪你玩好不好~”
儿子阿牧哭喊道:“不要...我要妈妈~”
阿牧紧紧的抱住妈妈的大腿,试图将妈妈留下来,我只好强制性抱走儿子,并带他去阳台看楼下车来车往,转移他的注意力。
滴滴滴!好不容易安抚好儿子的情绪,我也该去上班了,本以来会是一场“恶战”,没想到道别时,儿子竟乖乖的跟我拜拜,不哭不闹...
为了让儿子安心,我又跟他叮嘱了一遍:
“爸爸妈妈工作日白天的时候上班,晚上下班后陪你,周末也陪你”
“你和奶奶在家玩,下班我们就回来了”
“拜拜…”阿牧转过头去找奶奶,一边说着,一边摇着他的右手。
下班回到家,我们都会抱着儿子说:
“爸爸妈妈说好,晚上回来陪你吧,我们回来了”
晚上我和老婆开玩笑说:“你走的时候儿子还大哭大闹,不停的说不要,而你这个妈妈走后,轮到爸爸去上班,他就直接说拜拜了。”
孩子3岁之前的安全感通常来自于照顾她的人,而妈妈通常是与儿子最亲近的人,所以,当妈妈上班时,阿牧会哭喊着让妈妈留下来。
就这样重复了几天,某天早上:
“妈妈待会儿要去上班,你和奶奶去外面和小朋友玩好吗?妈妈下班就回来陪你。”
这时阿牧已经穿好鞋子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之前的大吵大闹居然没有了,和前几天完全不同,他一边推开门走出去,一边摇着右手,嘴里说:
“拜拜…拜拜~”阿牧牵着奶奶的手往外走;
儿子和奶奶出去后,我对老婆说:
“看着阿牧突然这样懂事,总觉得心理有点难受”
“是孩子长大啦,对父母不再那么依赖了吗?”
其实是孩子在3岁以前,心理上还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个共生体,虽然孩子出生时生理上的脐带就被剪断了,但心理上的脐带却依然存在。
孩子就通过这心理上的脐带,吸收妈妈给予他的爱与照料,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对妈妈形成依恋关系。
心理学家鲍尔比认为面对妈妈的离开,有的孩子很会应付分离,他们明白妈妈只要离开一会儿,马上就会回来。
但是另一些孩子会以哭闹的方式来对抗分离。有些孩子甚至会在妈妈离开后陷入绝望,甚至不愿意去亲近妈妈。
在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中,有一种关系叫安全型母婴关系:妈妈关注孩子,并且有求必应。
在这种依恋关系中,婴儿知道妈妈是爱自己不会离开自己的,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他们仍然会这样认为;通常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都是比较自信,乐观的。
而儿子阿牧与妈妈的关系便是安全型母婴关系,阿牧接受妈妈每天要上班的事实,也是出于对妈妈的信任以及安全感,因为他相信妈妈下班了就会回家。
当孩子的需要及时被满足,孩子便会知道自己是被爱的,孩子长大了,也会认为自己是会被别人喜爱和认可的。
儿子出生后,我一直希望他能有个快乐的童年。
而快乐的童年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陪伴,从孩子面对道别时的表现来看,我知道他对我的依赖是远远低于对他妈妈的依赖。
孩子的童年时光是有限的,但我们的爱是无限的,爸爸们!不要忙碌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妻子、对孩子的陪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