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买了一大堆课程,结果一门课也没听完;列了计划想要养成好习惯,结果一个也没成功;等着做的工作很多,可是思绪很乱,结果一件也没完成。
我们都是很贪心的,什么东西都想要,总觉得拿到的越多,我们对自己就会越满意,对生活也越满意。往往就是因为想要的太多,看什么都觉得好,都想要,造成自己三心二意,不够专注,最后什么都没到手。
就像一只小猴子,路过一片玉米地,摘了两个大玉米;接着路过桃树林,扔下玉米去摘了桃子;后来又经过西瓜地,就丢下桃子去摘了西瓜;抱着西瓜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又放下西瓜去追兔子;故事的最后,兔子跑没影了,西瓜也没了,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故事里的小猴子,就是我。
一直以来,我想学习的知识有好多。于是,每天都给自己安排很多任务:阅读,写作,纠正英文发音,学日语,养成运动的习惯。这么一算,我每天都要做五件事情。
然而,现实很苍白,除了写作,我一件也没做到。7月份,甚至连一本书都没看完。
结合晨读仔细分析一下,我明白了这件事情背后的机制。
关注更少,而非更多
能完成每日写作,主要归功于我在7月计划里,我定下这个月要拿到全勤勋章的目标。得益于此,我在个人时间里执行学习计划时,总是把晨读放在第一位。晚饭之后,我会先坐下来把晨读感悟的写作完成之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其余的四件事,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一个优先级的排序,也因此导致我在执行的时候,非常混乱。今天想学日语,明天想运动,后天又想看看书。这么杂乱的精力分配,让我每件事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般的慢慢搁置了。
“聚焦更少,而非更多”这一点提醒我,应该对这些事情进行优先级的排序。
任何情况下,首先保证完成清单上属于第一优先级的事情,也就是写作,然后再根据剩余的精力考虑要不要去完成后面剩下的几项。等到写作成为日常,并且不需要任何意志力与外界的推动,我都能自发去做这件事情,那么写作就已经不再是我需要去养成的好习惯。它本身就是我的生活日常,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少了都不习惯。
这个时候,我再把第二优先级提上计划。紧接着的三四五就顺延。如此这般,效果肯定比我一天做五件事情要好的多得多。
这就是所谓的聚焦更少。
关注不变,而非变化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你熟悉么?
为什么女性们喜欢钻石呢?除却美丽和昂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钻石能够在做好保护的情况下一直不变,从而象征美好不变的爱情。
关注不变,这一点,在职业选择能有很好的体现。
就拿最近特别火的人工智能来说。有一期收音节目提到,按照科技的发展趋势预测,十年后,二十年后,人工智能会代替大部分职员与劳动力。所以,很多人会面临失业。
那么,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确保自己在二十年后还能保持竞争力了?
不妨考虑一下,有什么行业,什么职位,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替的。那么,这个职位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岗位。
这就是所谓的关注不变,而非变化。
关注技能,而非装备
看到朋友圈那些美的不行的生活照和出行照,你的内心是不是也很羡慕。为什么我没有会拍照的好朋友呢,为什么我拍的照片都是渣呢?
我也是特别羡慕,想着既然没有一个会拍照的男朋友,那就不如自己做一个好摄影师。于是,我磨刀霍霍地准备学了。
学拍照可不得有个好设备么,于是我在2016年2月份买了一台相机,准备每个周末在城市里到处逛,到处拍。现实是,相机已经到手一年半,但是这个小可怜从来没和我一起在周末逛过这个城市。因为周末出门,我从来不带相机,拍照总是手机的用武之地。
所以说,真正能用上的是技能,并不是装备。比如照片的构图,光影,色彩度。掌握了这些技能,无论单反,卡片机还是手机,摄影不是随手拈来的技能么?
所以,再重复一遍,关注技能,而非装备。技能才是你我走到哪都能随时用上的。
参考书目《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今日晨读到此,祝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