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早起”活动的实践者,目前早起打卡即将满2个月。这两个月,我究竟收获了什么?
先看看我的早起成果:
1、听完5次线上课程、整理笔记、着手实践,安排计划
2、周回顾4篇、月总结1篇
3、专业课共17讲,并做了笔记
4、输出4本书的笔记、完成1篇书评
当我将这些可量化的结果一条条梳理出来,自己都吓了一跳。原来,每天提早起床1.5小时,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看到这里有人要说,你是自律者,我是起床困难户,我做不到。其实,在2个月前,我还是个十足的懒癌患者。晚上不想睡,早晨起不来。闹钟响过若干次,在最后一次实在无法再延迟的闹铃中艰难起床,以最快的速度洗漱穿衣吃饭出门,总是因为匆忙而忘记了带齐物品。因为遇上高峰期,交通堵塞,一路上对即将要迟到的结果充满了焦虑。幸运的话,通常能够在上班时间前3分钟到达单位,焦急地寻找车位,停得稍微远一些都可能影响到我是否迟到。几乎每一天,我都在这样的状态下开始一天的生活。
直到某一天,我突然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照着镜子,总会看到一张疲态十足的脸,我都想着这是我吗?由于晚上太迟睡,即使白天睡得再多,起床后的疲惫感依然让我提不起精力做任何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我,想改变。
我开始尝试早起打卡。最开始的一周,做得并不好。正好遇上假期,7天中有3天左右都在9点-10点之间才起床,有4天是在8点-9点之间起床。我问自己,还要继续吗?内心的声音回答我,不是有4天已经比原来起床时间早了一些吗?请继续坚持,而且第二周还要做得更好些。
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起不来的问题。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没有给自己安排早起事项,早起之后的无所事事感让自己缺乏动力。那段时间正好接触到“微梦想清单”的概念,我就想先从微梦想清单开始吧,从最感兴趣的事着手来促进早起。清晨起来听分享,做自己的微梦想清单。因为兴趣,所以起床的动力十足。
第二周,是真正开始改变的一周。我将闹钟定在了6点,并安排好晨间时间段要完成的具体事项。这一周打卡率达到了85%,仅有一天起床时间迟于6点,但也在7点左右起床了。
第二周的成功打卡激发了我坚持下去的决心。在第三周的时候,结合了书上写的早起技巧,我将闹钟再回拨半小时,设定在了5点30分。运用了wake-up双闹钟法:wake闹钟留在床头,提前三分钟,用轻柔的声音把自己唤醒;up闹钟放在洗手间,up闹钟会在wake闹钟三分钟以后开始闹铃,且开了最大音量。为了避免巨响把家人吵醒,一定要第一时间起床走到洗手间,在它响起前先把它关掉。而这时候,人往往已经清醒了大半了。接下来,进行一系列清醒行为:给娃泡晨奶、喝一大杯水、洗脸刷牙、整理桌面等等……,做完这些事,大脑已经完全清醒,不会想再回床睡觉。而我在完全清醒之后,会走出房间拉开窗帘沐浴下光亮,再打一杯咖啡,通过光线和香味,促使大脑彻底醒来。一杯咖啡的仪式感,让我告诉自己要开始进入状态了。
第三周打卡成功率维持在85%,仅有一天起床时间迟于5点30分,但也在6点左右起床了。这是我的第一轮21天。
完成第一轮21天早起打卡之后我简直信心倍增,成就感也随着打卡的天数一天天在增加。曾经觉得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困难事项,原来我也可以慢慢去攻克。通过最艰难的21天,思想、行动、身体暂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再进行第二轮的早起时,已经不需要激烈的思想斗争了,维持好状态即可。
为了早起之后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每一天在潜意识中都会逼自己晚上早点睡,于是晚上的入睡时间也由原来的12点以后逐渐变为11点之前。即使某天较晚睡觉,早上也会坚持起床,因为心中明白,用早起才能倒逼早睡,才能继续坚持下去,让生物钟稳定在一个健康的时间频,让自己的身体和精力都逐渐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他人的一天,分为上午、下午、晚上。而我的一天,分为清晨、上午、下午、晚上。自从当了妈妈之后,才顿感时间的珍贵。每天多出来的完全不被打扰的晨间2小时,让我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借由此带来的满满愉悦感、满足感以及意志力上的优越感,在面对孩子时候,内心饱满不焦虑,陪伴的时候也更能全情投入。早起的蝴蝶效应简直是我意料之外的,是个充满能量的正向循环!
有没有心动的感觉?来吧,和我一起,将早起打卡进行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