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这本书,以前就有耳闻,推崇的人多是明了的,之所以没有去读,原因在于书名:失控,很像是一本谴责当今社会追逐技术和物质的书!
读了才发现,我自己的想法错了,大错特错。这不但是一本推崇技术的书,甚至,到了嫌弃科技缩手缩脚没有气魄的程度!
看到蜂群的时候,作者把蜂群整体看做一个单独生命个体的思路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思考分布式自组织系统的方式,完全贴合了整体论的精髓,作者竟然应用到了生物群落,应用到了网络,甚至个体生命与细胞关系的研究中来。当机械轮在某些场合黔驴技穷,这样的思想,就是突破。
所以,我更多的把这本书看做一本哲学书,我以为作者的意图,不是在警惕技术,而是相反:怎样学习自然,怎样开拓眼界,让技术有更好的成果。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科学所代表的成就,所表现的优美,所达到的境界,让我充满自豪。但同时,也让我隐隐的担忧。
我担忧的是,既然,科学是发展,就必然是纠错,而这些错误,本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是出自于我们常规认知的东西,所以,科学越快速的发展,所得到的违反直觉的东西就越多,违反直觉的东西越多,我们理解科学就越难,更进一步,我们发现新的东西就越不可能。所以,我担心突飞猛进之后就是停滞,因为,我们缺失了进一步前进的氛围和条件。难怪有人说当今的时代哲学已死,其实,不是哲学死了,不是哲学没落了,它只是赶不上科学的步伐,暂时,落在了后面。
所以,失控这本书的价值,也就在于这了吧:为我们开启新的视角,打开新的眼界,当我们消化了科学的成果,当量子理论成为了我们的直觉,那我们一定会建立起新的洞察力,建立新的哲学,开启科学的下一轮飞跃。我的一个不是太严谨的观念就是:哲学类似我们的感性,来源于我们的理性并高于我们的理性,而科学,就是小心的求证了。
这就带来了对这本书的一点个人意见:哪怕是哲学,也根本不是无凭无据的乱说,那些感性里一厢情愿自己向往的东西,仅是向往,正确的态度,是说可能,是说也许,而不能返回头学宗教徒们拿比喻当论证,那就是被热情左右了头脑,甚至,就是鸡贼了。其实,人是不是猴子进化而来的,根本不影响我们今天的成就和创造力,地球是不是宇宙中心也无关于准确无误的日升日落,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自己擅造的优越感,就否认确凿的事实,我们也不能因为我们的期望,把可能说成事实!
类似的地方不少,比如说机器人的章节,比如,如下的两段书摘:
网络是结构最简单的系统,其实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结构。它能够无限地重组,也可以不改变其基本形状而向任意方向发展,它其实是完全没有外形的东西。
注: 胡扯,真佩服这些家伙,还能不能有理性的想问题了?还能不能愉快的学科学学哲学了?怎么都这副德行,本来好好的哲学思考,可以作为技术实现的参考,一较真就显露出文科生幼稚可笑的感性压倒理性,成为完完全全的一往情深护犊子式的民科
如今,经济学家们认为,只有把产品当做服务来做,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你卖给顾客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顾客做了些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与什么相关联,它做了什么。流程重于资源。行为最有发言权。
注: 很多本来很认同的道理,总是被这种预设结论的假论证所败坏,对于论证,诚实的做法,就是老老实实的论证,那种不择手段的“正义”,是多少有点脑子的人都会反对的
海洋的完全饱和有待巨藻铺天接地,进化到能抵御风浪的撕扯。但最终,生命将凌驾一切,海洋会变为绿色。
将来某一天,银河系也可能变为绿色。现在不利于生命的那些行星不会永远如此。
注: 我所不能赞同的,也就是这些个东西了吧?一箱情愿的过分热情,那就是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