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刊登《我愿做一株小小的菌草》,描述了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40多年专攻菌草研究,实现我国菌草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小小菌草发挥了保护生态环境、科技扶贫与技术援外三大重要作用,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将青春与热情奉献给了国家菌草事业,以身体力行体现了他的“小菌草 大能量”。
小菌草,信念的大能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是老党员林占熺始终坚持的科研信念,带着这个信念,他产生了“锯一车树回来种香菇,值不值得”的疑问,也意识到“菌林矛盾”和随之产生的生态问题,于是,“以草代木”的想法产生,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克服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等困难,废寝忘食、刻苦攻关,历经几年的努力,菌草技术面世。因为这个信念,从此改变了砍下林木做成菌棒培养菌类的历史,开启了草本植物也能用作培养基种出食用菌之路。做工作,干事业,没有信念是难以克服困难的,我们普通共产党员,要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出工作对人民对社会对党的事业意义和价值所在,形成我们心中的信念,做到做事不迷茫有方向。
小菌草,责任的大能量。林占熺说:“我自己是穷苦农民的孩子,深知农民的艰辛。作为党培养的农科学者、共产党员,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应该用自己的新技术去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他的菌草技术蕴含巨大商机,但他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把菌草技术投入到了基层扶贫攻坚。出了车祸,断了两根肋骨,心系扶贫工作,他只在医院住了两天,就带伤出现在工作现场。1997年,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林占熺主动带着六箱菌草,到宁夏十几个县建立菌草产业扶贫示范生产基地。当地冬天滴水成冰,昼夜温差大,因为担心影响食用菌生长,便建了半地下室菇棚,利用废弃的窑洞栽培食用菌。他和工作队员常常住在菇棚里,夜间起来检查菇房的温度变化。正是这责任,让他有了小草般的生命力,能够带伤忍痛工作;正是这责任,让他有了小草般的适应力,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不计较,和村民打成一片,跟队员住在菇棚。我们在平常的琐碎工作中,责任是底线,我们才能做到不计较有担当。
小菌草,志向的大能量。在林占熺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地球仪,上面标着许多红五星。“有红五星的地方,就是我们菌草技术推广到的国家和地区,现在总共106个。”林占熺说。让菌草遍布全球,造福全人类,是林占熺的志向,而在国内,在宁夏、新疆、陕西、青海、内蒙古和西藏等地都有林占熺的菌草示范推广基地,菌草产业成为当地新兴产业,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如今,菌草技术已传播推广到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小小菌草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屏障、科技扶贫的种子和技术援外的桥梁,而林占熺就是这屏障的构筑手、种子的播种人、桥梁的搭建者,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菌草可能只在研究所,正因这志向的能量,菌草走出了福建、走出了基地、走出了国门。
小菌草,传承的大能量。“只要还活着,就要做下去。”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实践“前线”的林占熺笑言自己是“80后”。他说:“作为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奋斗一辈子。”“党的事业要继往开来,菌草事业也要一代代传下去。”他作为一个老专家,不顾高龄,依然心存高远,想的全是祖国的事业,菌草事业,而不在技术一线的我们,不一定能传承林老的菌草事业,却可以传承他的精神、他的信念、他的责任、他的志向,在平凡的岗位中立足实际、扎根基层、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