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写书,9岁出书,别人家孩子的蒋方舟,在最新一期奇葩大会,演讲主题是“我如何战胜了讨好型人格!”
朋友问蒋方舟,“你有没有和任何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
对于真实关系最直接的定义是:可以与对方,发生争吵,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对方的面前,确无需考虑、顾及对方的感受。
蒋方舟的答复是,从来没有过,这无关乎情商、懂事、包容,就是不会和别人发生冲突,
甚至是在两性关系中,对方打电话骂我,但不敢反驳,两个小时一直在道歉,对方还在不停的打,吓的全身哆嗦。
讨好型人格的,害怕起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
02
大四的下半年,有做过一段时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从小的成长的环境面对的都是比自己的年龄大的人,即使对方胡说八道,蒋方舟仍然要恭恭敬敬的说:“老师,您说的真对,再来一段呗。”
蒋方舟并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不会反驳,虽然内心中已经积累很多对他的不满和想要反驳的。
与朋友相处时同样如此,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很愤怒的一面。
讨好型人格很可怕:
第一点,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考虑别人的反应,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在迎合他人的期待,有没有做到符合他人的期待;
第二点,会发现在与他人的交往相处中,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即使已经非常的不愉快,也不会变现出来。
2016年蒋方舟接受日本国际基金的邀请,一次机会,跳出自己的现有的圈子,去日本独待一年,换种环境看自己,后来写有《东京一年》一书,记录她一年的行旅琐记,
“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活成了他人喜欢的模样,丧失自己本该成为的样子。
书中论述,无需在一直迎合,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终于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她后来和一位年长老师吃饭,对方却在倚老卖老的教育,蒋方舟骂过之后摔门而出,兴奋的赶紧和朋友打电话,说道:“我骂人了,真的好开心。”
再也不想讨好别人了,不再关乎他人的评价,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
03
现在我们生活的互联网时代,从某个方面来看,是放大了别人对于自己的评论范围;
每天在朋友圈发的状态,内心期待着别人给你点赞,期待别人给你打Call,期待着被人认可;
所以,被人喜欢这个需求,被前所未有的放大了。
但是被人喜欢同样存在很大的风险,就是被人喜欢的自己,经常会覆盖掉真实的自己。
就像女生每次拍照都用美颜一样,当有一次忘记开美颜的时候,会被真实的自己吓到,变得不认识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价值,那么在他实现这个独特的价值的过程中,他有可能是张牙舞爪的,他有可能显得很笨拙,但是你放弃了去追求个人的独特价值,建设一个别人喜欢的人设,那其实是冒了非常大的风险;
你吸引的人,也并非是真正欣赏自己的人;讨喜人设无法吸引,真正欣赏自己的人。
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
重要的是,不要放弃那个真实的自己。
04
马东,分享看过的一句话:愧疚,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负能量。
意思就是,不管你是对世界还是对别人的,总之你心怀的愧疚,是你身上最大的负能量。
尼采曾说:“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活的精致,要求自己活的精致,没有错,因为对于每个人精致的定义不同,舒服就好,舒服当然不仅仅是身体,更多的是内心。
这个世界很小很小,真正陪伴自己也就身边的那几个人,最终陪伴自己终老的终究是自己那个个体。
人生很难,难到有些人结束生命,远离了这个纷扰的世界;其实,活着本就是一件大难题,你还在害怕什么呢?
赵又廷提问说:“我不喜欢别人,不喜欢我,算不算讨好型人格?”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讨好型人格的潜质,毕竟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群居物种。
05
蒋方舟在她的微博中提到:“一个人为他的时代生活得越多,他就与它一道死去的越多;一个人在自身保持他的本质越多,那他保留的就越多。”
努力活成自己,不是违背他人,成为他人眼中的另类,与现在这个环境变的格格不入,我想不是这样的;
更多的是一种人格独立,更多的自我本身不是变的“同流合污”,而是变的“淤泥不染”。
同样不必过多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完美的人,同样也有不喜欢他的人,在消极的人,也会有人看到他内心的那份温暖。
努力的做到与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和平相处,又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净土。
为了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别在犹豫,也别再害怕孤独,大胆的向未来奔去吧!
.▼.
作者简介
一只有肉的瘦子,上了年纪的伪文艺青年,有肉、有料、有内涵,心中偶像【高晓松】;一个有趣公众号,文字抒怀,分享生活,记录点滴,欢迎你来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