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群感悟]
昨天在群里问了“如何高效利用社群”这个问题,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群友整理成图文,可以在群文件里看)。可是即使学到了一些别人整理信息的技巧,也依然不是很明白。
发现一个小问题,说到如何利用好社群,大家都说会爬楼——可能爬楼毕竟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就没有人把后期整理过的放出来了。晚上我翻猫叔的公众号,看到一篇推文《打败浮躁,我只做了这三点》。文是三班班长写的,她有说到自己会以群友的利益为出发点,帮大家整理之前发言中好的观点。忽然间意识到自己没有真正做到猫叔说的“慢慢来,比较快”,才会老是想着方法论,不去真正动手做。
昨天笑来老师的文章和今日话题,我看了之后有一些启发,但在看过群里灶子龙逻辑系统缜密、苏云大妈博闻多识文风飒爽还有许多群友的发言之后,深深地感觉到群里能人太多,自己也说不出别的见解。
然而在看完三班班长的分享之后,我决定把今天的晨读话题(被拖成夜读了)加上前面一些群友的观点,以及他们对我的启发一起说。
[晨读]
1、“我们最好的盟友并不是一直支持我们的人,而是那些一开始反对我们,然后转向支持我们的人。”
第一印象往往是我们对人初期最重要的判断。
一开始就支持我们的人,可能会后来发现我们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而对我们忽然失望,或者引发一些冲突;一直不起冲突的话,说明两人之间的交往更多还是情感的共鸣,对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缺点来说帮助不是很大。
一开始就给自己挑刺,然而后来又转向支持我们的人,在态度的转变过程中交往双方必有一人会发生改变。如果因为他指出的问题你认同,那么你改变了,说明他是个良师益友,可以帮助你成长,而且心胸一定不会太狭隘。如果是他变了,说明他是个会自己成长的人,知道自己观念和认知可能有点偏差,并且及时自我纠正。最可贵的是,他不会对于自己反对过你而感到难为情,这样的朋友不是很好么?
2、“他们的信心并非来自无视未来的困难或者妄想自己一定能战胜这项困难,而是来自对现实的评估和详尽的计划。”
“做事前要考虑到两个极端,既要想象到最好的结果,也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我们对待一项挑战,该如何尽力把它完成好呢?
要先确定动力——渴望成功、必须成功…这些念头促使你展开准备工作,也不敢对眼前的目标大意。
对于成功的想象尽可能放飞,同时对于失败的结果也要放进地狱里。没有付出最昂贵代价的打算,就不要轻易接受挑战。
对现实的评估和详尽的计划来源于自己的经历,也就是说,自信是来自于积累的。
不光要靠打怪积累经验,偶尔也要想想怎么样才可以提高效率。
3、“我们知道,在批评人时,最好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人格层面。但是夸人时,要把行为上升到那个高度。”
为什么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有时候会说过了?是不是急于表现自己的“意识先进”,要用下定论来提高自己的优越感呢?
自己也经常会刚说完一句话就后悔,如果对方只是稍微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是不是会因此自责很久呢?但是如果对方直接上升到人格层面,那么即使自己知道改了那个毛病,对对方会始终存在不满——你认为我这个人就是那样子,那我跟你也无话可说了。
猫叔说,“善良的人,说话都不会太难听。”也许解决说话太冲的方子,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一时爽而伤害对方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