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曾有记载:“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瞻,何暇论绳墨之外乎?”后又有杨沫《青春之歌》中激烈的言辞“我就这样想: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去死!”自此在我心中“碌碌无为”便成了极为恐怖的四个字,竟让我每日看着时光流逝,惶恐到不知以何种面目来对待生活,让自己把日子过的不至于与“碌碌无为”这四字真言搭边。这种恐惧感与日俱增,直到最后在《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一中看到“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侯,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过彼时阅历尚浅,在看到这样堪使人热血沸腾之语时也只是自己在内心为躲避“碌碌无为”找到新途径而松了一口气,于是,我觉得不会再成为碌碌无为的人:因为我让自己忙了起来。
在年幼是就这般不知是受典故的影响,周围人的带动亦或是被尚未成型的幼稚的想法蛊惑,就这样跟随社会主流毫无目的地忙了起来,并且在之后的很多年中一直坚信自己没错,是用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去忙去努力。不曾想忽然在这漫无目的的忙碌中看到肖剑先生的著作《你在忙什么?》瞬间勾起了无限遐思:对啊,我在忙什么?“白马随唐僧步步朝西,十万八千里 走了个来回,而其他普通的马驴亦在原地不停地走,却终生也未能挪动一步。”看到这开篇之语确实有极大的触动,不免仔细思索一下自己的生活,纵然十分不想坦然地承认,但以往这么多年的做法似乎真的无异于肖剑先生笔下所谓的“普通的马驴”吧!在努力地、没有目标却又自以为是地努力着,忙着。从来不会去想这样的忙或是自以为是的努力是否有意义,沉浸在百忙之中的自己是不是曾经走了几步,向前迈进过,仿若所有对“碌碌无为”的恐惧都随着这样的忙碌烟消云散,仿若之前所纠结的碌碌无为仅仅是因为安逸无所作为罢了。原来在别人眼中这般没有目的的忙,是和盲差不多的。
“别人在忙忙碌碌,你也没闲着,甚至比他还要努力,可他功成名就,你却依然在为提高伙食标准而努力,同样的辛苦努力,结果为何如此不同?”肖剑先生这样直观地指出了我们许多人不敢面对的却又明确存在着的问题,让我不得不忘记所谓的努力去忙碌做一个有用的人的论调停下来思考:也许过去的日子里所解决的大部分问题真的根本就不能称其为问题,这正如我 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二的话是废话一样。短时间的有效思考应该是超过长时间的迷茫奋斗的吧。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无头苍蝇一样,总做无用之功,忙又有什么用呢?“碌碌无为”这个词在肖剑先生的解释中是这样的:“碌碌,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是’无为’。肖剑先生在这个解释后甚至煞有其事地加了一句“这真是太可怕了。”
如今在这喧嚣的社会,许多人忙得没有了方向,也忙得没有了主张,更有甚者如歌曲中所唱的那般忙得没有时间大哭一场。其实,瞎忙的人就像放入一条轨道中身不由己的一个物件,一个被抽打着而转动的陀螺,都陷入这种状态而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这样做无用功,忙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每天二十四个小时,大家都在努力。白马随唐僧步步向西,十万八千里走了个来回;而其他的马驴原地转圈,终其一生,也未能有千里之游,这难道仅是因为白马是万里挑一的好马吗?并不是,不仅如此。白马甚至都不是任何名马,它只是一匹来自磨坊的,再也普通不过的马。此马本无什么出众之处,只不过一生下来就在磨坊里干活,身强体健,耐苦耐劳,且老老实实,从不捣乱。玄奘大师想:西天路途遥远,去时要当坐骑,来时要负重驮书。况且自己的骑术又不是很好,还是挑选一匹老老实实的马吧。选来选去,就把这匹磨坊里最普通的白马给选上了。这一去,就是17年。待唐僧返回东土大唐时,已是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匹白马,也成了取经的功臣,被誉为“大唐第一名马”。而回看你白马的成功历程,也仅是由于它跟着玄奘大师,于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所以取得成功了罢了。
这样看来,目标比忙更重要。漫无边际的忙我们可能会一直在原地打转,但只要有了目标,无论大小,我么都会向前迈进。忙,却别盲。上帝告诉我们人生的目的地,却拒绝给我们地图,于是哎上帝慈祥而又狡黠的目光下,我们在人生的莽原上无助地跋涉。在跋涉的行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最为辛苦的并非路程本身,而是在路上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否选对了方向,甚至连证明自己是否对错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永远不要等别人给我们指路,毕竟连上帝都办不到,要让自己不碌碌无为,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忙,却别盲。
只有知道什么是目标,才能合理地设定目标,进而拥有实现目标的机会。让目标充满忙碌的生活,才能摆脱“碌碌而为”而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