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四点十分,点击蓝色字体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机制与四中的老师一起交流丶研讨吧!
前几天在微信中读到了一篇文章《别再给孩子灌输这些“负面信息”了,真的会让孩子越来越笨》,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科学家将梭子鱼放入有很多小鱼的水池,它如果饿了,只需张嘴就能吃到美味的食物。然后,科学家用瓶子将它扣住。看到瓶子外的小鱼,梭子鱼一开始还努力冲撞,试图吃到小鱼,但是多次努力也没有成功,它的努力次数来越少。最后将瓶子拿开,即使有小鱼从它嘴边游过,它也不愿意做任何的尝试。最后,梭子鱼的结局就是:饿死了。难道梭子鱼没有捉鱼有本领么?并不是,它只是被无数次的挫折摧毁了自信,对自己不会捕鱼这件事深信不疑。 文章中说:其实,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将梭子鱼罩起来的“瓶子”,往往是家长的负面情绪和语言。
由此想到了我们的教学。法国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唤醒和鼓舞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和鼓舞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
所以,我们老师通常在教学中通过激励性评价鼓起学生展示的勇气、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但是,大家都知道,物极必反,凡是都不能过了头,如果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比如:不切实际的表扬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在我们老师实施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过分关注结果、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等不良影响,使激励性评价真正发挥其教育功效、使所有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呢?本周的凤鸣沙龙,我们邀请到了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并取得成效的薛凤立主任、石继慧老师、丁建丽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机制”。担任本次沙龙总结点评的嘉宾是一直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的柳洪亮主任。
其他老师、朋友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参与讨论交流、分享您的经验:一是参与现场互动,二是通过世纪华语直播下面的互动栏参与讨论,三是把自己的观点发到梧桐书社读书交流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