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了春节,感觉新年永远不会到来了。”在日本念研究生的发小在微信给我吐槽。元旦新年对中国人实在是不疼不痒,没有那些噼里啪啦的新年炮仗就没有一年结束的感觉。
发小走的时候我从深圳飞到北京送他,一路上都一切如常,却因为他走进安检区的一刻,伯母瞬间泪奔——血浓于水的意义就在于此。
对我们不过是一次时间很长的分别,到了爸妈那里是肝肠寸断。
大学时的女朋友没有熬过跨国恋,“换个对象真的没什么,这种异国的不都在意料之中嘛,”微信语音除了聊一些有的没的爱情动作片也会走心:
“我真的想我爸妈,过年回去你帮我看看他们吧。”
大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这个字在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我们对于家的依恋在被抛弃到社会里变得愈发的明显。
尽管我们吐槽着年的乐趣打折打得厉害,人情世故家长里短,还是小时候有意思——我们能够单纯享受节日的纯真年代一去不返。
然而我还是看着发小从一个叛逆的boy变成一个懂事的大男孩,看着伯父伯母从功能机换了智能机,从短信不发到了开始熟练地用起微信,还给我推荐什么其他某信有免费的通话时长,然后也用起了朋友圈。
那些年我们觉得无比啰嗦与不耐烦的“多吃”“加衣服”到了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里,成了心灵的春天。
2.我从小是奶奶带大的,乡下的院子里在很长的时间里只有我跟奶奶两个人,小学时代的六年里,每一天过得如此的奢侈而又理所当然,一天天不经意地溜走。
读初中,变成了两周才能一回家,到了高中,就变成一个月一次,大学变成了半年,到了现在,一年也只剩下了春节——就像是眨眼即逝的片刻。
回家,像是最终变成了一年一次的旅行。
以前不觉察这种变化有什么异样,享受着自己的世界一点点的扩张,我从地球的这一边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了地球的对面。
但是父母长辈的世界不变了,他们的世界只有那么大了。跟着岁月碾压而来的,只有老年,疾病,每一天都在失去,生活在剥夺着他们。
自己离开后的院子的空旷,只有奶奶跟一只猫的日常的落寞,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每一天的时间究竟有多漫长。
想想觉得心酸。总觉得有着难以弥补的亏欠。
年少时的家是向往自由时的负担,是永远没有办法理解自己的父母,是家里平凡的日常比不上外边的精彩。
等到了长大了一天,才知道家是在大社会混乱里的牵挂,是能让自己彻底放松的空间,是游走在光怪陆离诱惑之间时,不让自己迷失方向的指南。
3.但是残酷之处就在于,年纪越是增长,生活中无可奈何的地方也日积月累地多了起来。
无可奈何是看着父母的沧桑无能为力有时候一个电话也是奢侈,无能为力是自己在职场上说一不二却没有办法在春节的时候兑现回家看看的诺言。
身世浮沉雨打萍——在城市里的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如此的渺小,浮摆不定的我们没有根。我们拥有多么绚丽的白天,只有自己知道熬过多么深的黑夜。
我们都是咬着牙才能一步一步地往下走,以前以为“心之所属的地方,才是归宿”,稍微有了一点点年纪,才觉恍然,向往永远是向往,归宿就是归宿。
君问归期未有期——春运作为“人类一年一度的大规模迁徙”,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其中——永远买不到票的12306,一直都在晚点的班机——我们每个人都在抱怨,又义无反顾地走在归来的路上。
我们在家里肆意地放松着,在父母的视线中又回到了童年,有着最适合自己胃口的饭菜,回到最能让自己轻松的房间,睡最安稳的睡眠,并且在几天过后开始对父母催婚以及其他的瞎操心里变得不耐烦。
我们终于又见到了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们,在从小到大的回忆里笑的肚子疼,看着彼此找到伴侣有了孕育新的生命;也在可能变味的同学会上看到岁月带来的变化,春风得意或者泯然众人,像是一场人生的戏剧。
在人间,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而鲜活的生命,不是每日为了柴米油盐生存忙碌的上班族,我们终将在一开始就进入倒计时的春节假期里认识到回家的意义:
我们在这样琐碎的日常里逐渐认识到生活的本真,我们最终能在父母的身影上看到了平凡的伟大,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再在新的一年里踏上征程,砥砺前行。
我们学会珍惜,坦然长大,谅解了时光。
回家,不是一年一次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