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越来越瘦的朋友圈刺痛了神经,看着好友每发一次状态,便有几百的访问量,和好多真心有趣的评论,再回头拨拉一下自己的动态,除了亘古不变的三五挚友之外,偶有一两个吭气的,估计也是刷圈时候刚好看到就手滑点赞。
所以说,真正关心你心情的几乎没有。如果是男女朋友,那则另当别论,因为至少有一个时时刻刻想知道你在做什么的人。可奈何本姑娘现今单身,所以才会面对一天天无人问津的朋友圈,着实心寒了一把。
其实说实话,本来感觉自己人缘还是可以的。翻开手机通讯录,也总还是有好多年份久远的朋友。我们一起玩过年少无知的青春期,也在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刻并肩同行。
我是标准的男孩子性格女汉子形象,喜欢交朋友,也是一个很认真很重感情的人,当然,这些结论都是从朋友给朋友的介绍中听到的。
所以生活里,一旦和谁相识,就觉得已经是朋友。总是毫无保留地打开心扉,并一直在这条自以为是真朋友的道路上越走越黑。
记忆中从不拒绝朋友的请求,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说“好”,“不”这个字却从来没有勇气说出口。我知道,有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但也确实有硬着头皮碍于面子的时候。总觉得说了“不”字,下一次见面就会尴尬。久而久之,当一切成了习惯,再改变才发现有点难了。
也曾安慰自己,将心比心地想过,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思想。有一个自认为关系不错的朋友,偶有一件事需要他帮忙,且主观意识已经确定,无论其他人会不会做到,他一定可以。但是当真的满怀希望的开口以后,被对方委婉拒绝,那时候的感觉,必定容嬷嬷附体很多次,扎死谁的心都有。
这样想过的结果就是,自己更加不敢轻易说“不”。
可是慢慢发现,无数关系一般,由初始热情到后来的不联系的那些人,无非都是因为一两次偶然的不顺其心意之后,变成开始的模样,尴尬的陌生人。尽管中间你为对方做过什么,纠结过多少次“不”的边缘,结果还是一样。
所以,在生存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二十几年后,终于决定不再做那个胆小怕事不敢说“不”的人。也再不要为了某件事翻来覆去迂回考虑。
尽管星座各种分析,最终得出所谓纠结型人格。可星座不曾让你想起的是,这种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
就像朋友,挚友和普通朋友。
我有三个闺蜜,是那种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介意的人。她们对你的看法,来自内心的主观意识,且不会被客观影响。
然而普通朋友中的面子朋友就不同了。原本就并不熟识,只是由于某一人物或事件牵连到一起。所以,在他们面前,你的行为必将是小心翼翼,否则一个不留神,上帝也能被迫走下神坛。
在我曾经试图融入大家的圈子,试图适应更多人的这几年,我才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会拿你当朋友的人,依旧会;不会拿你当朋友的人,依旧不会。你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突然就想起学长的那段话:你这么费劲改变自己,为那些泛泛之交真的值得吗?你真实的模样该是你最舒服的时候,那样的你想必对于别人,也是会舒服的。你不必去努力让所有人喜欢你,你应当允许或者庆幸别人讨厌你。说不定是他们嫉妒你呢。
说实话以前,我对学长有不好的看法,总觉得他太苛刻,太严肃,有点假正经嫌疑。因为他从不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哪怕再简单不过的小事,他都置若罔闻。别人都说他是天生的苦相,不会笑的那种。
直到后来,他在醉酒之后的坦言,打到了我的心底。
那一次我想,我才是真的认识他。
其实他有很多爱好,为人并不呆板。他对朋友很好,对女朋友更好。他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原则,他有很多很多其实很正常的习惯,他的生活,也是你想象不到的精彩。
不过后来听说他女朋友最终变成了前女友,她觉得学长并不爱她。因为学长从来不会为了她耽误本来打算好的事情。
说实话作为女生,她的想法我表示理解。因为女生需要安全感,需要从男生的态度中被认可的存在感。但是作为一个理智的旁观者,我觉得学长是没错的。有原则还守信的男生必定是可靠的,才是会真正给得起别人踏实的安全感的人。
想想认识学长那几年,明明就反复地听到这个道理:不必去迎合别人。一生并不长,该为自己活着,该拿出最真的样子。
可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才明白。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为了不必要的人,无数次给自己戴上了面具。
如今想来,那些故事里的喜怒哀乐,统统为成长铺了路。
再真的面具也只是面具,45度的天空看久了,总还是要低下头的,该留下的眼泪还是不会差。
不去迎合别人,并不是在选择孤独的生活,而是为了选择志同道合的人群。因为你永远无法估计,人心有多么易变。与其在战战兢兢中亦步亦趋,倒不如潇潇洒洒的对酒当歌。
假的就是假的,换不来天长地久。友情,爱情,亦然。
只有各自适应对方真实的模样,且接受彼此的不足,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坦坦荡荡地走。
所以,你还在迎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