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生命被平等对待的。在很久以前我就有了这样的看法,但是在最近尤为强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由于对性别的偏见,总是肆无忌惮的将恶意和暴力施加给不符合“世俗”和“标准”的那一类人群。在性别的刻板印象里,“温柔”“体贴”“感性”“柔弱”这一类具有女性特征的男性就是不正常的,是“娘娘腔”,更有甚者由于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用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来提醒那些和他们不一样的男孩他们有多么的行为怪异和与众不同。在这样普遍的社会大环境下,基本上大多数具有某些女性特征和行为男生在青春期的时候尝尽了被嘲笑和戏弄的滋味。他们会大声喊他们“娘娘腔”,嘲笑他们的走路姿势模仿他们的说话声音并以此为乐。他们或是孤立,或是愚弄,有的甚至加上了肢体暴力,在某种程度方面,他们与恶魔无异。有些少年熬过了青春期,等到了成年他们仍然未完全摆脱这种伤害,对他们自信的建立和自我认知方面都有了无可挽回的伤害。
除此之外,有些少年的生命却因此永远定格了。“玫瑰少年”叶永志在十五岁倒在一片血中再也没有站起来。因为长相秀气和性格温柔,他竟然在校园里长期遭受校园暴力。老师因为他的性格举止不符合他心中的男子汉的形象提出让叶志明的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的荒唐建议。叶志明母亲带他去做了所有的心理测验,测试结果均为正常。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重新返回学校后,不光老师对他表现出十分鄙夷的样子来,甚至就连同班同学,也纷纷把他当怪胎来看待。不少学生见到他朝自己走过来后,都会做出明显闪躲的举动。那些恶魔把他拉入厕所进行打骂,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当众脱掉他的裤子,并表明要检查他到底是男还是女。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折磨下,终于有一天,他突然倒在了一片血泊中,就这样还来不及长大的“玫瑰少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悲剧发生缘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如果不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对男生的刻板印象又怎么会把他归为“异类”,又怎么会对这样一位在接受校园暴力后仍然不告诉妈妈的温柔少年伸出魔爪。因为施暴者是未成年,所以在法律上是不为此而负责的,那么谁又该为此负责?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笔者姑且试言之。首先,为此负有绝对责任的首当其冲的是这个有性别偏见的老师,他对学生的差异性持有的是零容忍的态度,最好所有的学生都整齐划一,长成一样的花和草,所以玫瑰少年的独特特征变成了急需要剪去的杂草,欲除之而后快;而对于其他男生对玫瑰少年的施暴行为是忽视和纵容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是不合格的,也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其次,为此负责的还有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根深蒂固的思想必然文化渊源久远。
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家思想,对男女性别的不同分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在农耕文明中需要强壮高大的男性和贤惠巧手的女性,而且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中,男性像女性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只会说一个男生有“娘”味,而很少会说一个女生有“爹”味了。因此,由于这样的文化渊源,也不难产生这样的偏见了。
尽管这样的偏见已经根深蒂固的形成,但是不妨碍我们付出努力去来打破这样的偏见。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曾说“人人生而平等”,不管什么样相貌性格的人,都应该平等的接受尊重。男生也可以豪迈粗犷也可以温柔体贴,女生可以优雅淑女也可以英姿飒爽,这并没有什么错。没有人规定一朵花必须长成向日葵或玫瑰。我们应该对不属于性别刻板印象里的人一点包容心,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别人的生活和经历可能具有特殊性,未知全貌不予评价。如果实在是做不到理解和尊重,请最起码不要伤害。
最后的最后想写给在青春期迷茫的“玫瑰少年”们,你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你们温柔善良,有着不一样的光芒,希望你们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