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梁增红老师在微信公众号里发表了一篇小短文,题目是《教育不一定是这样》,读后,几天来,心中一直不能平静,小短文中的故事久久缠绕在心间。
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名叫丁丁的孩子,从小就在家里接受着尊老爱幼的教育。每次苹果来,家人都让丁丁效仿孔融让梨。丁丁也训练有素,每次都拣最大的苹果先给家人吃,每次家人都会夸奖他一番后,找个不吃大苹果的理由让丁丁抱着去独享。后来,有一天,丁丁爸爸的上司来家里玩,丁丁找来一个最大的苹果送给客人吃。结果,上司刚咬一口苹果就被愤怒的丁丁破口大骂一顿。
梁老师的这个故事,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包括我自己孩子小的时候吃东西,家人都会逗他说要吃一口,结果当孩子喂到我们嘴边的时候,却会夸奖孩子乖,然后找个理由拒绝吃掉孩子喂到嘴边的食物,原本是爱孩子,舍不得吃,想留给孩子多吃点。久而久之,孩子的意识就是大人们都只说说,是不会真吃掉他(她)的美食的。如若一旦真吃掉了梁老师笔下的一幕便会再次上演。但我们从不曾对此有过深思,一代又一代把这个中国式的言语孝心传递下去。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个母亲得了绝症,快不行了,躺在医院,想喝鸡汤,于是,父亲给母亲炖来了鸡汤,儿子为了表示对母亲的爱,赶紧捞了鸡脖子给母亲端过去,父亲一看,觉得儿子太没良心了,把儿子大骂一通,儿子委屈的说:是母亲自己说爱吃鸡脖子的,每次杀鸡,母亲都是吃鸡脖子的,父亲说:那是舍不得吃,想把好的都留给你,故意说喜欢吃鸡脖子的,孩子方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中国式的教育。
介于此,又怎么能责备我们的孩子呢?这一切不都是家长所赐的吗?
自看了梁老师的文章后,不禁开始深思。深思中国言语式的教育,深思中国的留于形式教育,深思什么是爱?深思怎样才是真正的爱?……
梁老师的文章最后是用这样一段文字结尾的:
“人家丁丁还伤感呢。这最大的苹果,历来是虚晃一枪,最终要回收到他的嘴里的,他这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再说,也从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于是就跟客人急了。那上司竟然是踉踉跄跄出得门。那位上司回到家,触景生情,见了苹果就伤感,不住地自言自语:‘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
这样的结尾,没有任何的引申,没有任何的评价,没有任何的多余文字……却是那般的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