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全说书-美国史之乔治.华盛顿和他的家族(下)

华盛顿带领着自己的探险队,翻山越岭来到俄亥俄地区,一路上他们勘察地形,还拜会了一些印第安人首领,馈赠礼物争取他们日后的支持,再加上道路险阻,在12月份才到达法国司令官的驻地柏夫堡,呈上抗议信。

法国人按照礼节招待了华盛顿一行人,然后回了一封信给弗吉尼亚总督,申明法国的俄亥俄的主权,绝对不会做任何退让。

华盛顿拿了回信返回弗吉尼亚,这时候已经到来隆冬时节,风雪交加,道路难行,而且华盛顿一行人遭到了一支对英国人敌对的印第安人追击,华盛顿率领着他的人和印第安人斗智斗勇,一面摆脱追兵,一面寻找道路,在渡河时因为没有船只,只好自己伐木造筏,渡河时他还掉入冰水中,险些丧命——具体情节是否真实已经无法考证,大体上和黄易小说《寻秦记》中有关项少龙的情节相似,总之非常非常有娱乐性,回到威廉斯堡后他把立即把历险全过程都刊登在报纸上,于是名声大噪,一下子成为弗吉尼亚的传奇人物。

弗吉尼亚的总督和参事会普遍认为英法两国回旋的余地已经基本没有,冲突只是时间问题,应该做好开战的准备。

华盛顿趁机献策,说应该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在俄亥俄地区修建堡垒,他提出了沿途看到的几个有利的位置,总督表示赞同,决定组织一支队伍去俄亥俄。

自诩将才的华盛顿迅速活动起来,希望任命他为上校指挥官,不过总督只任命他为中校副指挥,这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没有任何理由任命一个刚刚成年的毛头小伙子作为大军统帅。

不过华盛顿对这样的安排似乎并不太满意,1754年4月份,华盛顿决定不和总指挥及大队人马同行,自任先锋带着120人的队伍前往俄亥俄,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为后续的大部队做好准备。

沿途他在边民中继续招兵买马,但是这些垦荒者兴趣缺缺,不过他联络到很多亲英的印第安人部落愿意支持,因为这些易洛魁人过去都是在英法之间做平衡游戏的,不过他们不了解英法之间的真实力量对比,错误的人为修建了一堆堡垒的法国人占据了优势,所以倒向英国人。

5月华盛顿抵达俄亥俄一个叫做大草地的地方,从印第安人得到情报,这时候他原定准备修建堡垒的第一号位置已经被法国人占据了,正在修建工事,他们拥有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包括法国正规军和印第安人雇佣兵,二十出头的毫无经验的华盛顿立即紧张兮兮下令就地修建工事,做好警备工作,不久之后,英法七年战争的导火索——大草地之战打响。

事件是这样的,有一天华盛顿的印第安人斥候发现一小队三十多人法军出现在英国营地周围,这支队伍专挑山高林密的地方行动,而且经常昼伏夜出十分诡秘。

华盛顿认为这些人肯定是打算偷袭他,于是决定先发制人,他率领着40多名英国人和十几名易洛魁人,在一天夜里伏击了这伙法国人。

两轮齐射后放倒了十几个,然后冲上去打算俘虏他们,这时候一个法国军官挥舞着一个文件用法语高喊着什么,华盛顿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易洛魁人的首领哈夫.金上去手起战斧落,砍掉了这名法国军官的脑袋——后来知道,这名法国军官叫朱蒙维尔,当时法国人得知英国已经派出了部队,为了避免“擦枪走火”,于是派遣他是带着外交信件前往英国一方交涉,因为沿途的易洛魁人非常不友好,所以采取潜伏行进的方式。

我们把这个事件回放一下,当时法国军官朱蒙维尔挥舞着外交文件用法语高喊:“住手!住手!我们是一个外交使团!”当时的法语是国际标准的外交用语,就行现在的英语的地位一样,上流社会和外交人员普遍懂得法语,不过由于华盛顿大婶不重视儿子的教育问题,所以华盛顿没学过法语,自然也听不懂他喊什么。

不过在当时队伍里却有人能听懂,那就是易洛魁人的头领哈夫.金,这个人却是易洛魁人里的精英,“白人通”,既会英语又会法语,经常主持和白人进行什么外交贸易之类的,所以他肯定听懂了朱蒙维尔在喊什么。

不过易洛魁人既恨法国人又恨英国人,这次帮助英国人不是因为喜欢英国人,而是因为觉得法国人势力太大了,所以他们巴不得英国法国两伙白人杀个两败俱伤,于是他走过去一斧子砍了这位可怜的法国使者的脑袋——“嘿嘿,俺们砍得就是外交使团,不砍你两伙白人怎么能打起来。”

砍掉了一个法国使者朱蒙维尔的脑袋,这个消息够坏,不过还有更坏的,因为法国统帅也姓朱蒙维尔——确切的说,此朱蒙维尔是彼朱蒙维尔的弟弟,担任外交使节是露脸的事情,这样的好事自然留给自己兄弟,结果把自己弟弟害死了。

不久之后,朱蒙维尔他哥,另一个朱蒙维尔听说弟弟被英国人宰了(他不清楚细节,只能把帐算在英国人头上),带着法军和印第安人雇佣军倾巢而出,为弟弟报仇,华盛顿一面的印第安人见法国人来势汹汹,纷纷脚底抹油,不几天就走的一干二净,留下华盛顿应付愤怒的法国人。

这个让外交使团“见红”的事件引爆了英法两国的一场空前的战争,作为肇事者的华盛顿一下子变成了国际名人,当然最开始的时候是恶名远扬,不过很快英国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好战势力行动起来,舆论开始逆转。

这些好战势力包括强大的西印度群岛蔗糖利益集团,以及和他们紧密相连的奴隶贸易集团。

东印度的商业集团——因为法国在印度的势力扩张很快,东印度公司决心迎头痛击法国。

国内的工商业产业集团——他们和法国商人在贸易上的摩擦巨大。

以及银行家金融家等——他们总是欢迎战争,这让他们发大财。

此外过去反对战争的大土地所有者们也不反对,一个是因为这些年英国的工业发展迅速,人口猛增,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战争让海外输入粮食减少,同时军队消耗增加,这样粮食生产者就会大获其利。

再一个这些年土地经营赚了不少,他们也纷纷投资工商贸易。

上述这些人几乎囊括了英国的大部分富有阶层,而且大部分港口和工商业城市的平民和中产也狂热的支持战争,认为这可以获得更多海外市场,并带来经济繁荣,每当战争发生这些地方都跟过圣诞节一样进行热烈的庆祝,那个时候的英国就正如20世纪前叶的日本一样,全民上下充斥着狂热的好战情绪。

通常这种国家的行为都太正常,就像当年没有政府许可就发动了918事变的日本关东军军官们——在任何一个稍微正常点的国家里都会在军事法庭上被枪毙——但是这些人成为大日本帝国的民族英雄,日本政府自然不敢惩处这些国民英雄,而且不出几年这些“英雄人物”们就纷纷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了。

乔治.华盛顿正如那些关东军军官们一样,受益与当时英国国民狂热的好战情绪,他不仅没有因此受到惩处,而且这个在俄亥俄旷野中对法国人打响第一枪的英国民兵中校,成为大英帝国的英雄,从此开始发迹——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他首先要对付愤怒的法国统领。

这时候英国方面的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其中包括数百名民兵和一个连的英国正规军,同时带来了一个“噩耗”,不过对于华盛顿来说也许是好消息——总指挥在途中坠马摔断脖子挂掉了,现在华盛顿是总指挥了,而且晋升为上校,他的兵力大概有400多人,其中一个连的正规军,

不过正规军不习惯被民兵指挥,很是不屌华盛顿,其余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民兵。

弗吉尼亚后续部队正在到来,不过华盛顿已经没有时间了。

当时正在忙于修建堡垒的法国统帅不久之后得知弟弟被杀的消息,他迅速完成了堡垒(这座堡垒叫做迪尤肯堡,就是后来美国钢铁中心匹兹堡的前身),然后集结了所有可以集结的部队——包括800名法军和几百名的印第安人雇佣军,气势汹汹来找华盛顿算账。

7月3日,法军以优势兵力攻击并包围了华盛顿队伍,英国人见敌我实力悬殊,在当天晚上就投降了。

法国统领要求华盛顿在投降书上签字,这份投降书上写着华盛顿“刺杀”了法国外交使者德.朱蒙维尔,不过事后华盛顿狡辩说自己不懂法文,所以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从他的教育和履历上来看,他确实不懂法文,不过他的队伍却有很多懂法文,尤其是英国正规军的军官——投降书要求把这些军官留下来做人质,直到被俘的法国外交团成员安全返回,所以不可能不给他们看投降书的内容——不过面对刚刚失去弟弟的痛苦的法国统帅,他最好还是乖乖的按要求做好,不然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签了投降书,留下人质,华盛顿带着伤兵残卒灰头土脸的返回弗吉尼亚。

这一战后,法军向媒体公布的战报说,打死打伤英军100余人,华盛顿的报告是死27人伤70人,这个战报大致是可信,作为战败一方肯定要尽可能少报一点,如果可以自己走路的就不算伤员了,除了打残了或者只能抬着回来的才计入伤员之列,就像现在美军打仗计算阵亡人数的时候,如果有一辆车在躲避对方枪弹的时候翻车时死了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被计入交通事故而不是阵亡。

不过法国的伤亡人数就争议很大,法国公布的战报是阵亡2人,伤17人,华盛顿的报告法国伤亡人数不详,不过他有一个“神秘报料人”,这个“神秘报料人”有一个“老乡”,而这个“老乡”当时刚好出现在法国营地内,据说这个“神秘报料人”的“老乡”看到法军整夜都在掩埋尸体,所以估计阵亡人数应该不少于300人,后来弗吉尼亚报刊杂志的报道更加夸张,青年英雄华盛顿率领一支七拼八凑的杂牌军,在捍卫英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动中,打掉了900名法军精锐,大大给大英帝国长了脸。

当然这个时候的华盛顿还不知道自己不久就会成为英伦媒体的宠儿,大英帝国的英雄人物。

他回到弗吉尼亚之后,英国发布了一条法律用于统一殖民的地方部队和英国“中央军”之间的指挥权矛盾,这条法律规定,殖民地任命的军官以后见到正规军的军官一律“见官矮一级”,受对方节制和指挥。于是弗吉尼亚以减少“中央军”和“保安团”指挥权摩擦为由,由取消了华盛顿上校的职位,以后弗吉尼亚的军队最大编制是连,最高军衔是上尉连长。

这时候弗吉尼亚的领导们明白华盛顿惹了大麻烦,但是这个人在媒体和舆论方面声势极高,备受好战的民众欢迎,如果处置他会激起众怒,所以借口英国新规定取消了他的职务,这样就不会惹起麻烦,剩下的就是“冷处理”,和他保持距离——反正他惹得是国际级麻烦,自然有上面处置,而且更糟糕的是,他签下那个投降书上铁证如山,德.朱蒙维尔的家属可以到英国法庭起诉他的“谋杀罪”,那么他就有可能上法庭受审,给苦主偿命。

这时候兄长劳伦斯唯一的女儿也夭折了,作为费尔法克斯家族的贵小姐,自然有的是大票的人追求,于是大嫂决定改嫁到伦道夫家族,这样弗农山庄就没人了。

由于劳伦斯生前立下遗嘱,山庄的地产不能由她和后夫生的子女继承,所以弗农山庄迟早是华盛顿的,索性就象征性的收了一笔租金,把山庄“租给”华盛顿。

这样华盛顿就得到一大笔地产,连同继承的其他地产,以及做土地测量员时赚钱买的地,已经坐拥8000英亩地理位置很好的土地了,躲在山庄里听风声的华盛顿在弗吉尼亚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富翁”了。

这时候舆论战已经在英法两国间开打,法国媒体声称英国的乔治.华盛顿杀害担任外交使者工作的法国军官德.朱蒙维尔,而且还公布了华盛顿在俄亥俄挑拨印第安人和法国关系的罪证——他在被俘时日志都落到法国人手里了,都在里面写的明明白白。英国的报刊杂志回应说是法国人在“英国领土”上修建堡垒引起军事冲突,法国外交使者不在大白天走正道,在森林里鬼鬼祟祟,肯定是一支间谍队伍,所以才引起攻击。

双方报纸杂志枪来剑往,而华盛顿作为焦点人物变成了当时媒体曝光率最高的人物,法国把这个人塑造出一个狡诈邪恶的英帝国主义爪牙,而英国人则把他塑造为保卫大英帝国边疆的年青勇士。

不过当时的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要是换做现在,狗仔队连华盛顿穿什么颜色的内裤都翻出来,所以英国报纸杂志就纷纷转载弗吉尼亚的报纸内容,其中包括第一次出使时的华盛顿版《寻秦记》,以及华盛顿孤军奋战大批法军和印第安人,杀伤900敌军,最终寡不敌众壮烈被俘的过程。

上到英国国王,下到城市里的中产阶级(那时候英国穷人不看报),都在谈论华盛顿英雄事迹。

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上过战场的国王,他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亲自指挥军队,曾经在失去战马的时候步行指挥战斗直到胜利,所以是见过战场大阵势的人,当然不相信报纸的胡吹,不过反正是英国的事情,这个德国人也乐的调侃,指着文章中的一句话说,“他不可能听到这么多子弹声”。(我听到很多子弹的嗖嗖的飞过,真的!这声音中有种迷人的东西——这句话是华盛顿写信给朋友时吹牛时说的,后来被弗吉尼亚报纸转载)。

承受了巨大舆论压力的英国内阁最终决定,向北美的俄亥俄地区派出军队,驱逐法国人以维护“英国的主权”,两个团的英国正规军以及一定数量的殖民地军队将在老将爱德华.布雷多克将军的指挥下完成这一任务。

爱德华.布雷多克(Edward Braddock)到达弗吉尼亚之后,当地名流的推荐信立即雪片般的飞进他的司令部,纷纷要求本土的传奇英雄乔治.华盛顿进入他的指挥班子。

对于这样推荐布雷多克自然是盛情难却,而且他也需要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于是就延请华盛顿进入自己的司令部,对于这位声望极高的传奇人物,他自然不好怠慢,于是华盛顿就任上校参谋——不过是编制外的上校,没有履历,也不领工资,说白了英军里根本没华盛顿这号人,他就是一个临时在司令部里帮闲的。

对于一个编制外的上校,华盛顿自然不满意,在这期间他对布雷多克行贿拉关系,试图想办法转正,不过后来布雷多克兵败身亡,这件事也就是不了了之了(钱白花了不是)。当然他这种情况也不好安排,这里要介绍一下当时英国军队的情况:

当时的英国军队在和平时期都是以团为编制管理的,不过政府下拨的军费很少,英国工商业发达,物价也高,所以这点钱根本维持不了部队的运营。

所以每一个军团都有得有“赞助商”才行,通常都是英国有钱的家族,他们提供了大部分的军费,哪个时候英国富豪们不像现在流行玩“英超俱乐部”,都流行玩“军团”,有的是几家合股玩,特别有钱的就单独玩,比如某公爵赞助了一个步兵团,那么他就可以自己当团长或者让自己的儿子兄弟之类的当团长,团里的军官出了缺,也可以任命。

此外如何管理、招募新兵和组织训练等等赞助商都有发言权。当然也有少部分精锐部队和技术部队是完全靠政府经费供养的,这些部队都冠以皇家名号,比如非常著名的皇家苏格兰步兵团——这支部队是完全由政府出钱供养直接从苏格兰高地的强悍部族中招募士兵,此外还有皇家炮兵团、皇家工兵团等。

同时皇室成员用私房钱赞助的叫御准军团,比如什么女皇御准军团,威尔士王妃御准军团等。英国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节省军费,另一个是为有钱人提供点娱乐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英国有钱人都担心军队都掌握在国王手里,那么英国就会变成象法国和普鲁士那样的专制国家。

不过海军除了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垄断公司设立自己的舰队之外,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皇家海军,因为舰队不能开到岸上支持国王的独裁统治,所以大家也不担心全部交给国王管理,同时赞助海军也没什么娱乐性——比如某爵爷在自己家乡赞助了一个步兵团,然后每天在自己庄园的露台上观赏自己的军团操练,那感觉多爽。

象布雷多克这样一个将军手下指挥好几个团,团里的上校中校都是赞助商的亲友,所以他没有权力把华盛顿塞进去,而华盛顿的学历又差,所以安排进军部也不太容易,如果华盛顿当年去留过学,说不定人生就改变了。

如果他顺利进入英国正规军,当了二十几年军官,和他家来往密切的费尔法克斯家族又是亲英派,说不定到独立战争时候,他就领着英军和保皇党镇压美国独立运动了,最后象所有保皇派一样,被没收了财产,可怜兮兮的逃到加拿大去。

可以说华盛顿能够一路发达,实际上多亏了“华盛顿大婶”当年没让他受过高等教育,所以才有俄亥俄的误杀外交使团事件,才能避免加入英国正规军的人生转折。

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读书一项对于改变命运的轨迹的内容来说,只是排在最后面。一个人要想成功,一项是命要好,其中命最好莫过于生在官宦富贵之家,命不好莫过于生于贫贱之家,就像你去算命,先生就会对你说“小伙!你这命不好啊!首先第一项就六亲无力……”。其次,命好的人也要借助运势,人生总有潮涨潮落,趁着运势强的时候发展,运势弱的时候守成,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你要总是反着来,就是强龙也会困死在浅滩上。第三是祖坟和住宅的风水要好,华盛顿兄弟两个人住在弗农山庄都一路发达,不过都没有子女留世,可见这个庄园的风水是“旺财伤丁”的格局,虽然为华盛顿家造就了两个大人物,不过也差点让他家绝了根。

至于阴德这种东西一般来说都应在后代身上,多半是父辈积阴德,子孙受益——这一点几乎百试百灵,行善积德之家总出贤孝子孙,而官二代富二代多出败坏子弟,像“缺德的人家生出孩子没屁眼”这样的话绝非无的放矢——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用生动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古老智慧。

当然你要说,今生就要功成名就干一番事业,不想把什么事情都寄托在后代身上,同时又不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又没钱买好坟地好房子,那么视乎你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了,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科举高考的独木桥上挤满人——当然读读书总是有好处的。

我们言归正传——这次爱德华.布雷多克远征队伍中,除了乔治.华盛顿这样的未来大展宏图的人物之外,正规军中还有一个少校叫霍雷肖.盖茨的,他和华盛顿在远征军中成为了朋友,后来这个人定居北美,内战时成为大陆军的副总司令——胜利的萨拉托加战役的指挥者,同时也是一心想把华盛顿从总司令位置上挤下来的阴险竞争者(如此朋友)。

还有另一个著名人物在军中还是一个小少尉(因为缺钱买更大的官),他就是后来大陆军的将领查尔斯.李,波士顿围攻计划的制定和组织者,被认为是大陆军中最有军事头脑的人物。

此外,布雷多克在当地新雇佣了一个马夫,这个人就是日后西部拓荒者中的传奇人物丹尼尔.布恩——他日后日后受雇于特兰西瓦尼亚公司(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德库拉伯爵),在开辟肯塔基殖民地时建下不朽功勋,他在西部的传奇经历成为无数小说主人公的原型。

虽然当时的人没有预料的这个队伍日后是如何星光璀璨,但是至少现在看起来是兵强马壮,包括1400多名正规军,还有450人的北美民兵,以及一些印第安人,以及人数众多的后勤人员,总人数超过3000人。

而他们进攻的仅仅是不足千人把手的小堡垒,其中大部分是加拿大民兵和印第安人,这些人一旦发现战况不利,马上就会脚底抹油。不过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打败了,而且是大败而归。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支部队向法国堡垒迪尤肯堡挺进,由于没有大路,在高山密林河流纵横的地方,他们前进很慢,每天平均3英里(不到8公里),所以堡垒的守军得到情报后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反映。

他们认为用不足对方三分之一的兵力守卫堡垒不太可能,决定搏一把,把大部分人拉出来打伏击战——反正就这一锤子买卖了,打输了就撤走。他们选择了堡垒附近一个河流的浅滩处,因为这个地方最有可能是英军行进和渡河的路线,他们埋伏在对岸的森林里,准备趁着英军渡河时半渡而击。

果然,英军选择了这个浅滩渡河,先头部队过河不久后,爱德华.布雷多克身先士卒带着主力也过了河,正当渡河进行了一半的时候,突然树林里枪声大作,布雷多克下令列成横队迎战——这在欧洲是标准战术,用纵深非常浅的横队来发挥滑膛枪的火力,不过现在对方处于树木的掩护下,而他在开阔的河滩上列成横队,简直变成了挨打的靶子。

不一会就死伤无数,开始陷入混乱,布雷多克纵马向前企图重整败军,结果被子弹击中胸部,没有主将压阵英军终于溃退下来。

三天之后,布雷多克重伤不治而亡,远征军狼狈不堪的撤出俄亥俄。

华盛顿在这场战斗中跟在布雷多克身边,身上中了四枪,但都是擦身而过,只是在衣服上留下了四个洞,此外先后两匹坐骑被打死(马的目标大在战场上更容易被箭矢弹丸击中,比如昭陵六骏都是描绘战马中箭的),可见果然是福大命大之人。

当然这次的传奇经历又让他上了弗吉尼亚报纸的头条,而且还传说有个印第安智者给他算命,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