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
- 被广泛用于因特网AS内部路由选择;
- 于1982年随BSD-UNIX操作系统发布;
- 常被设置于下层ISP和企业网中;
- 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算法;
RIP响应报文
- 又称RIP通告;
- 在邻接路由器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距离向量)的报文;
- 约30秒互相交换一次;
- 报文包括该AS内最多25个目的子网的列表和发送方到其中每个子网的距离(估计费用);
路由选择表
- 即RIP表;
- 每台路由器维护自身的路由选择表;
在路由器上,RIP路由表利用一个称作route-d 的应用层守护进程进行管理; - 包括该路由器的距离向量和该路由器的转发表;
- 表中每一项有三个字段,分别是目的子网,沿最短路径的下一跳路由器标识,沿最短路径到目的子网的跳数;
- 原则上,AS内的每个子网都在该转发表中有一个表项,事实上,可以用路由聚合技术聚会表项(例如,a.b.c.x和a.b.c.y可以聚和为a.b.c前缀)
RIP实现细节
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
RIP使用跳数作为费用测度,即每条链路的费用视为1;
跳 沿着源路由器到目的子网的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子网数量(包括目的子网);一条路径的最大费用被限制为15,故RIP的使用限制在网络直径不超过15跳的自洽系统内;
RIP路由器约每30秒交换一次报文,若某路由器超过180秒没有从某邻居收到报文,则会认为该邻居不再可达(死机,链路中断),路由器会相应更新本地路由选择表并通知其它邻居该信息;
路由器可通过RIP请求报文,请求其邻居到指定地点的费用;
路由器在端口520通过UDP发送RIP请求与响应报文,即RIP使用位于网络层协议IP之上的运输层协议UDP来实现网络层功能;
针对环路问题,RIP使用了毒性逆转(在通告中包括代价和下一跳路由)和最大度量(最大有效费用15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