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送来一个包裹,却是我没有购买过的三本书,正诧异间,某微信群群主打来电话,原来是他想做个微信公众号,分段选用这三本书上的内容,欲让我来担任音频录制。我在略一沉吟后,询问其公众号的更新频率,当他说拟周更时,我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年初给自己制订的读书计划是在喜马拉雅电台里完本20本书,至4月中旬,一看才完成了4本,着急之下便同时开播了两本——《语言学的邀请》和《生命沉思录》(二),增加了一本书,自然也要增加相应的读书时间,计划2本书都在5月份完成。
每天时刻表:
1、 每天早晨5:30前起床,不出局打卡,读书录喜马拉雅音频。
2、每天早上群内推送《大学》音频,听书同时洒扫庭除,保持房间内整洁;
3、周一-周五早6:00-7:00群内学习《道德经》;
4、7点洗漱,做饭,吃饭,收拾完;
5、7:55到办公室,整理卫生。
6、8:00开始工作。
7、处理完手头事务,看《内经》、《易经》;
8、11:30下班回家,做饭,吃饭,午休。
9、14:00上班,先处理工作,有时间了读书录喜马拉雅音频;
10、每天一遍《道德经》,并群内打卡;
11、每天《斗茶学堂》录音并推送;
12、17:30下班,去诊所,处理病患或看书;
13、20:00左右诊所关门,送父母回家,回到自己家,看《内》、《易》;
14、21:30-22:00洗漱,就寝。
基本的日常就这些,除了7、9的内容会因每日工作事情的忙闲而有变化外,其他的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日日周而复始地循环着,周末双休时间洗衣服,看1-2部电影(去影院或用手机),偶尔去下超市购买生活所需,更多的时间是去诊所帮忙,女儿隔周回来的周末陪陪她。
每天的生活主线就是工作——读书——学习——陪父母,项目极其单调,却平静、充实。读过的书都不会浪费,一天一点地汲取着知识,慢慢地成长着,虽缓却持续,以至于一天不翻几页书就心慌。
在看到93班群里要招募5月份值月团队的公告时,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很荣幸地被选为了我们四组的志愿者,即将在整个5月为大家服务。
好友知道我担任志愿者这事后,问我:“易经不学了?中医不研究了?”
我回:“那怎么可能,这两项是活到老学到老,永无止境的,咋可能放得下?”
“录音不录了?”
“录”
“那你还又……”她愤愤地说:“人家都说忙得团团转,你这就快转成陀螺了,还一个劲儿地给自己揽事,你就把自个儿累死吧”
知道她是为我好,嘿嘿笑着回她:“累是累不死的,只不过真的可以转成陀螺”。
好吧,那就让自己旋转成一只陀螺吧,在自我成长的节奏里。
她不知道作为小组志愿者,可以跟班级管理团队、班长、值月生等学到很多东西,在参与班级事务中可以提升思维维度,锻炼自己。
每一种付出,也同样不会浪费,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某个环节里回馈给你。
这就是因果循环,如同种下瓜、种了豆(只要种子不被破坏)便一定会收获瓜和豆,只是获利期的长短和数量的多少而已。
所以,我又接下了朋友新开微信公众号的录音工作,从本周起开始录《种子的信仰》。上次张文春战友在群里分享“每日三件事”,我就在想,我能把哪三件单列出来?在我这里“三”会是个虚数,它代表的不是数字“3”本身,而是“三生万物”,哈。
在经过慎重思考后,与斗茶学堂执行理事进行了沟通,放弃了为其学堂录音的工作,截止2018年5月5日,已公益录播522篇,也就是说,已坚持了522天,猛然间弃了也有些许不舍,但,人总是在舍得之间。等哪天有空了专门写一篇与斗茶学堂的故事,聊作纪念吧。
5月份开启陀螺计划,罗列新任务清单如下:
14、一周一篇文章,交作业,并争取在规定时间内点评10-15篇文章(4月30日交完作业后,尝试着增加点评数量,发现做到认真点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共点评了14位战友的文章,感觉已到视觉和思维限度了,也许是乍然间用力过猛的不适应,或者以后逐渐缓慢增加能更好些)。
15、一周2次录音《种子的信仰》;
16、一周2-3次群内《大学》、《道德经》、《唐诗三百篇》的领诵及抄写。
17、做好本月小组志愿者服务。
好像事情永远也没有做完,在这个群里结束了这一项,同时又开启了另个群里的下一项,如同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无有停歇……好在,我喜欢这样高速旋转的自己,若真地慢下来、停下来,大概我就找不到北了。只有去南极了,那里到处都是北。
佳柔 2018.5.7完稿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