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了母校的老师写的《十年》,略多感慨。我今年十七,只经历了一个十年,且有过半时间是在懵懵懂懂没有灵气中度过的。她说她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给了民中,见证了民中从煤渣跑到演变到塑胶跑道;从简易主席台到豪华主席台;从运动会搬必须搬凳子到席地而坐的变化,但终点掐秒的那几个人确是不常变动的。
我在民中时间不长,活了三年,死了三年,却也有幸参与她的诸多变化。记得刚入学那年,学校是有放大电影的,这和许多作家写的童年的赶场有些类似,各家带出几条凳子,在大麦地里找个好地方坐下,享受那还带着毛糙感觉的电影,有些人甚至从好几个村子外赶来。我们比较幸运,就放在操场。再往后是文艺汇演,我毕业那年我们是有了固定的舞台,到了时间在后面竖一块屏幕,上头拉条横幅就行了,至于灯光那都是校外租来的,着实好看。刚入学时没有这条件,那天上午,会有一辆大篷车从省道上呼哧呼哧来,‘嗤……’一下停下了车。记得那次是班主任节,我很巧的发现我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去了民中,当她走过我身边的时候,我仰头对她说了一句“老师,节日快乐!”她很惊奇的看着我“可我不是班主任呀”,“可你是我的小学班主任啊”。她没再言语,笑着揉了一把我的头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究竟认出我没,毕竟我现在看一年级的照片,她们说哪个哪个是我,我都一脸不信。
民中的事情有很多,挑挑捡捡还是有说不完的话,慢慢写吧,总不要忘了就是。
ps:这是民中的老教学楼,现在给食堂阿姨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