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本章事主要谈及幸福的一章,也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一章,看到标题我就在想究竟该如何定义快乐?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否觉得快乐?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有一颗知足的心,快乐自然不会少。
关于快乐,历史学家很少问这样的问题,甚至是至今还在回避提出这些问题,更不用说什么时候能找到答案了(什么能够带来快乐)学者研究历史,不过只是点出了一切的情形而已,如政治、社会、经济、性别、疾病、性、食物、服装、而很少有人提到这些究竟如何影响人类的幸福。而这也是我们对于历史理解的空白之处。
有人提出对快乐进行长期纵观研究,左右观点各有:
他们认为人的能力和幸福之间是负相关。权力使人腐化,人类有了越来越多的权力之后,创造出来的是个冷漠的机器世界,并不符合人类实际的要求。人类的演化是让我们的思想和身体符合狩猎采集生活。因此,无论是转型农业还是后来再转型到工业,都是让我们堕入不自然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无法实现基因中固有的倾向和本能,也就不可能满足我呢最深切的渴望。即便是都市中产阶级,过着舒适的生活,生活中却没有什么比得上狩猎采集者猎到长毛象那种兴奋和纯粹的快乐。
然而,虽然我们与内心的那个狩猎采集者越来越远,但并不全然是件坏事,现代医学的胜利只是期中一个例子,其他同样震古烁今的成就改包括让暴力事件大幅度降低,国际战争几乎已经烟消云散,而且大规模饥荒也几乎不再发生。
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还是要以一个长远的目光来看现在的和将来可能会发展的世界。虽然过去半个世纪这短暂的黄金年代,也可能已经播下未来灾难的种子。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用了无数新方法来干扰地球的生态平衡,而且看来可能后患无穷。有大量的数据显示:我们纵情消费而不知节制,正在摧毁人类赖以繁荣的根基。
快乐该如何计算
文中作者提的一个最重要的发现我很同意:就是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如果你想要一辆牛车,而你也得到了一辆牛车,你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你想要一台全新的法拉利,而你得到的只是一台二手的菲亚特,你就感觉不开心。
快乐的化学成份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里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力)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有学者提出,人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虽然遇到某些事会让温度暂时有波动fan最后还是会控制调整回到原来的设定的温度。有些空调温度会设定在25,也有的会设定在20。至于人类的快乐空调系统也是人人设定有所不同。有的人天生开朗,就会允许自己的情绪在6-10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8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住在一个冷漠的大城市,碰上金融市场崩溃而丧失了所有积蓄改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还是会相当愉快乐观。也有些人就是倒霉有着天生阴郁的生化机制,情绪在3+7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5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得到了密切社群的支持,钟了几千万的乐透健康的可以当奥运选手,还是会相当忧郁悲观。
认识你自己
佛教认为:大多数人在看重自己的主观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快的感受就是痛苦(好的,觉得说的就是我)。于是呢,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快的感受,说的对呀,谁想有不愉快的感受呢,但是这是天大的误解!佛教认为,事实上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接下来作者的一席话让我很触动: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道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换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但有时这一时的苦是为了下一段的幸福,比如你计划一场旅行,(积蓄不够,就要努力赚钱)你想吃一个哈根达斯(同上),或着想拥有一个美丽纤细的身材(前提是身材不好,需要健身,或者还要请一个私人教练)我们相要追求主观感受,前提就是要受一段时间的苦,但最后成功的结果总是让人愉悦的,或者这个过程有时也是很甜蜜的(想想快要达到自己的小目标),但不能说我们就不能不追求啊,毕竟现在这个社会,一大批人都在为了追求主观感受而努力,并且追求主观感受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