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实修的主题是“看到自己是如何说谎的”,最重要觉察的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回想以前这种自欺行为可真是太多了,最常欺骗自己的行为是买打折处理的衣服和鞋子,比如去逛街的时候很爱看打折的、处理的衣服,不是因为对这类衣服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财富不够丰足、自由,自己看中的非常好看的衣服,大部分会因为高昂的价格令自己望而却步。只好退而求其次,买那些价廉物美的打折衣服。
打折的衣服和正价的衣服相比,着实也便宜不少。因为眼光还不算太差,很多时候买到的衣服还算是物超所值,穿上的给人的感觉也根本不像一件不上档次的衣服,甚至有些朋友还会认为我买的衣服挺贵(就我们当地,内地小县城的消费水平)。记得前几年一件米白色的风衣,当时买的时候处理价是160元,后来穿出去好评很多,邻居家的嫂子见我直接问:“这衣服真好看,挺贵的吧?”我说:“不贵。”她说:“不贵?咋着不得六七百?”当我说出160元的时候,她还是被惊到了。
也是因为这份侥幸心理,自以为自己眼光还可以,买衣服挺容易买,很多时候就会选择过季的时候去买。但是,因为自己被金钱所约束只好违心降低自己对衣服的要求,本来打折的衣服和鞋子号码就不太全,可供选择的也少,甚至有些会有些小瑕疵,比如衣服稍微宽点、窄点,鞋子稍微大点、小点,面料舒服不舒服等会有很多种不好的情况,但这些对我来说好像都不成为太重要的选择目标,毕竟这些东西真正吸引自己的不全是衣服的款式和舒适度,最吸引自己的是诱人的价格。买的时候脑海中就会这样欺骗自己,反正这么便宜,就这样吧,拿回去和别的衣服搭配搭配。于是,自己的衣橱里很多都是这种打折处理的,并非自己百分百满意的衣服。
当然这里面也有失手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打折店家为了促销,不让试穿、不退不换,自己为了贪图价格低就凭感觉买回来,结果买回来之后穿上根本不合适,或者不能穿,或者并不好看,于是直接转手送人。这时候,脑海里的声音是:管它呢,反正恁便宜。
也有令我很不愉快的时候,朋友之间见面聊天,看到各自新买的衣服免不了议论一番,当我被问及的时候,我总是会习惯性地说:“在哪儿哪儿拾的,可便宜。”好像是为了想证明即使我这衣服不是十分好看,但是它价位很低,我买的非常划算。记得有一次有个朋友无心的一句话让我很受刺激,她说:“你就会买便宜货!”当时的感觉就像被人抽了一巴掌,有耻辱、有恼怒,感觉自己的自尊被践踏了。内心发出的声音是:谁不会享受生活?无非是我经济条件不具备,而你家庭条件好些罢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时候我的能量是被重重打击的。
当然,这样一种消费理念并不是完全不可取,在自己经济条件不是很具备的情况下,那些打折的衣服质量真的还算不错,只是一个时间差,让它的价格降低了很多,这个时候入手如果衣服款式和面料合适,还真是非常划算的。但是,自从知道自我欺骗这种模式之后,反观以前的购物行为,里面真的包含了自我欺骗的成分,因为自己经济上的不宽裕,没有能力随意买自己心仪衣服,只有买那些相对廉价的东西。这时候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是,这么便宜能买到啥?比着那些地摊货好多了,于是自己的大脑一次次被蒙蔽,根本没有遵从本心。买回来还会庆幸自己买的多便宜呀!自己多会过日子呀!
此刻看到自己的模式完完全全是赤裸裸的“甜柠檬模式”,为了掩盖自己买的东西不是十分理想,就自夸自己买的东西有多便宜。其实,这里面还会助长自己一个习惯性模式:委曲求全。为了某一方面的利益去牺牲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想法,满足到大局、满足到大家。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求一次次被压制下去,不被看见,其实这样的模式真的很让自己内在和外在能量受限,会让自己做事底气不足,会让自己不够自信。
还有,这种自欺的模式也没帮自己省下多少钱,因为这衣服来的很廉价,有些买的时候自己就不是特别喜欢,买回来之后更没觉得有多值得珍惜,当是一时新还有穿的欲望,等到过一季再来穿的时候根本就不想穿了,于是自己的衣柜里总是缺一件衣服,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衣服穿,总是想着得再去买一件新衣服。
我发现这两年当我的经济条件好转,我自己能够完全财富自由之后,再买衣服很多时候我不想再去买纯粹打折的衣服,我会看正价的、自己真心喜欢的衣服,那些打折的衣服除非真正能入我的眼,并且它的各项品质真心不错,不然我不想让自己再去为了省一点钱,买自己不是十分心仪的衣服。当我的观念有这样的转变之后,我发现慢慢累积下来衣柜里已经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因为这些衣服大部分都是自己喜欢的、品质都还可以的衣服,买的时候是有感情在的,即使穿一两年自己依然还是愿意穿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不用为换季没有可穿的衣服而犯愁,也不用为了没衣服穿而满大街去转,急于去买一件衣服,然后因为急于穿又买不到而心烦。逛街的次数也远远低于以前,偶尔去逛街遇到自己十分喜欢的衣服,就满心喜悦地买下来,让衣服总是处于一种无缺的状态。
当有意识有这样的转变之后,自己的内在、外在都感觉有力量,也很少再有那种匮乏感,在这些事上也慢慢不再委曲求全,让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