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六出岐山,均不得胜,为何?最近重温了三国演义(忽略三国志),发现,司马懿并非诸葛亮对手,诸葛亮的计谋在司马之上,为何最后司马胜了呢?现为各位看官细数几条诸葛之误:
1,时机不当
每次出征伐魏,掌管天象的谯周都进言:北方正旺,不可伐也。后面几次出征,子龙,关兴,张苞大将相继去世,均为不详征兆。孔明深知天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劳民伤财,徒劳无功。为何不等天象有变而伐之?或先除去司马懿而后图之。
二.用人不当
失街亭致一出岐山无功而返。街亭如此重要,为何不用赵云去守,偏用一从来没带过兵的马谡?岂非儿戏乎?
诸葛亮事必躬亲,大小事务都亲自去管理,不累死才怪。
三.用计不当
刚出岐山,魏延献一计:自带五千兵士,斜出子午谷,直逼长安,大事可成。后来司马懿说若孔明采用此计,魏危矣。但孔明素来行事谨慎,不肯涉险,空城计是唯一一次使用险计。这是其一。
其二,火烧上方谷时,司马懿三父子快要玩完了的紧要关头,天降大雨,把孔明的希望也一起浇灭了。我反复思考,若当时用火攻的同时,加以弓箭,则司马必亡。
以上几点,不知是否分析的恰当,请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