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轮下》里面有这么一段话,“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在当今这个互联的时代,如果仅凭个人努力和天赋,是很难快速成长的,甚至被时代无情抛弃。
那么,重点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撬动社会体系?古典《跃迁》这本书,从5个维度来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改变自己,学会分享,克服时代。
重点内容:
大脑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长期以来,国内的教育都是以应试为主,这样导致很多人的思维都是死记硬背。不管理不理解,懂不懂运用,考试得高分就行。
而如今认知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调用知识比记忆知识更重要。也许让我们记下一个知识点并不难,但如果记忆量成百上千的叠加,可能会很难。如果我知道这个知识点在哪里,直接去搜索,会不会比我努力记忆并将其提取出来更简单、更省时呢?答案是肯定的。
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跃迁”。
利用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什么是头部?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有优势的领域。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要做到这点很难,因为高价值的事情,竞争激烈,远没有低价值的事情来得舒服。
《马太福音》里有一句话,总结得很精辟,“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导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高手,选择窄门,从价值出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很多人总没有找到;世界处处都是机会,很多却不属于自己。从身边的头部做起,而不是眼高手低,或者什么热门就往哪里钻,必须先思考判断,再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从鸡头走向凤头。
欲速则要联机学习,用答案换答案
一、提高认知晓率的核心方式:
1、辨别和找到知识的源头
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不知疲倦地刷朋友圈、读公众号,即使在地铁里被挤成夹心饼干,依然戴着耳机听着新闻、段子、话术技巧等等。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大量吸收知识,然而这并没有让我们在能力上面提升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没有找到知识的源头,说的通俗一点,这些知识已经是被别人嚼烂过好几遍的残渣,还添加了许多“香精”、“色素”、“调味剂”,让你吃起来更美味一些,何谈营养呢。
只有懂得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与他们共同品味美食,才有吸收知识营养的机会。
2、学习最高效率的三个前提
有目标导向
即时反馈
最近发展区
简单理解,就是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能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果。学习知识是有目的性的,有功利性的,从问题出发,找到适合的认知材料,避开无用的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形成与创造知识晶体
能记住多少知识量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取出来,这就是知识晶体。很多人都有话到嘴边,忘了下句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明明是学过的知识,可他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反过来,有些人在学习上投入不大,却擅长整理和结晶,能从繁多的知识里拿出好的产品,这就是差距。
常见的知识结构: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的关系。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例如:上下分级、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等。
序列结构:体现先后、因果关系。最常见的流程图,体现顺序,逻辑关系。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例如:成交金额的增长曲线,柱状图、饼状图等等。
二、联机学习,成为终身提问者
李小龙是一位武术集大成者,搭建了自己的武术哲学体系。他之所以厉害,并不是以打败了多少人、收了多少名学生、拍了多少电影来计算的,而是他没有门派之别。他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极为有极。”
他就是武术界第一个联机学习的高手。这种学习方式:
1、先打磨一个知识块
2、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重复前两步,累计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没有派别的李小龙,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专注,又看到了多元。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两者是知识树与问题树,那么,我们需要的就是能解决问题的知识。
提问能带来思考,而思考深入能带来创新,所以,提问比答案更有效。问题树包括4个方面:
1、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2、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3、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4、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形成自己的知识IPO系统,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IPO,就是输入问题——解决问题——输出产品。这是一套高效的将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IPO。
如何设计自己的知识IPO?
1、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的,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
2、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3、输出倒逼输入,不要害怕分享(O)
具备系统思维,搭建正循环系统
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局的过程,而所谓的局,就是“系统”。在电视剧里,常常会出现一些悲剧女主,不是永远得不到想要的,就是一直陷在仇恨之中无法自拔,例如《那年花开月正圆》里面的胡咏梅,柳氏。他们悲剧的产生,是因为智商低?能力差?命不好?都不是。他们永远处于问题之中,始终没能跳出来,也就是这里说的——没有形成破局思维。
事物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模式改变)。如果看不到第二序改变,你会永远来回重复第一序改变。
所以,跳出问题,换个目标,就能打破死循环,一次次破局。
好的破局者会知道:当一个短期体验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反过来也一样。
在我们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无法专注的问题,形成一种负循环:累了忙了——玩手机——耽误工作——累了忙了。只要不打断这个循环,就会一直做低效率的工作。
如何创造正循环、停止负循环呢?
1、识局:就像上面写出循环路径,虽然短期很爽,时间长了你会明白自己在浪费生命
2、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切断自毁线路:真正让你忙碌和累的原因是什么?玩手机能解决吗?
3、学习一些能自增长的技能
理解多层系统,让复杂的事情变得可控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缺努力勤奋的人,有的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却没赚多少钱,他们会抱怨世界不公。世界的确是不公,但这些勤勤恳恳的人,跟那些千万富豪的区别,仅仅是环境造成的吗?如果这么想,证明你还没建立多层思考系统。
勤奋工作,很重要!但这只是高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凡任何一个人想做出点事来,都必须努力,很努力。但这还不够。
既然大家都这么努力,你如何突围?如何在同样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学习?如何学以致用等问题,都需要学习好的方法论。
学习了好的方法论还要会运用,有目标,懂战略。想的足够明白,了解行业内的关系,就会敢少做事,找杠杆支点。当你的支持者变多了,竞争者变少了,要学的东西也少了,这就是目标选对了的表现。
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
1、多层布点:不仅要关注目标层面,还要拆分到各个类型层面,在关键点设计2-3个控制点。例如你一年要读300本书;那么,你要具体读哪些书?这些书对你有什么影响,你选择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安排计划?你如何分配时间?读完这些书,你有什么收获?
2、单点可控:心理学把人的控制点分为4类:能力、努力、难度、运气。掌控者懂得把注意力放在内部、稳定的因素上:能力>难度>努力>运气。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从自己内部分析原因,而不是老想着赚钱投机,每天等着中彩票。
3、目标折射:如果暂时没找到梦想,就先练好能力。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后,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
使用方式:
正确使用这本书的方法是,首先阅读“如何使用这本书”这章。这本书设计了5个章节,每个章节如同一首曲子一样,特别有韵律,是根据5——7——5——7——5的结构划分小论点的。根据这点,我们可以找到本书的重点章节。当然,作者想要阐述的内容,并非就是你觉得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划分重要章节。
这本书的逻辑清晰,每个环节设计、排版都看得出非常用心,每个章节再繁多的内容,最后都有简洁的精华荟聚,等于从头又复习一遍,加深对本章的印象。
在遇到专业术语的时候,古典老师会列一个“知识源头”,进行知识讲解。
我最喜欢的是“工具箱”的设计,有的部分是图文结合,有的部分会画图表,有的部分会利用例子说明等等。这个环节非常具有实操性,在理解的瞬间就可以运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还有最后的“书单”,分享作者参考的所有书籍、文章,这些书单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这本书,认识自我,找到适合的方法论非常有效。
欢迎大家与我分享交流读书心得,无论留言,还是私信,我都尽量回复。如果你们有其他好书,也欢迎与我分享,希望我们共同成长,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