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我的青椒学习之旅 陕县2800张敏
自2017年9月参加“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学习培训活动,近7个月来,我充分地感受到了了乡村学校特别是小学的快速发展,聆听了大师的讲座,也分享了同行特别和我一样的扎根农村教学一线的年轻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对职业理想、执教感悟、教学方法的经验介绍;通过观摩体验、参与活动、作业展评、交流研讨等环节的学习,这种全过程融入式的培训学习使我收获良多。
一、教师重在细节和实在
在几个月的培训学习中,听到教师应该做的最多的是“实在”和“细节”二词,忽视了细节,教育就要出现纰漏、缺少了实在教育便有名无实,听了刘焱老师的《化整为零,分工协作》,深深体会到校园卫生、标语内容、教室布置、出操路队、各项教学活动等,校园的一切活动都体现着细节和实在。学校的一块标语“造就或毁掉一个孩子往往就是一句话”,对于每一个孩子,一生中会经历许多事情,可影响他们最大的、甚至决定人生的走向往往仅仅是生活看到的一个眼神,无意听到的一句话、偶然遇到的一件事,因而养成教育就从细节着手,从一个个细微的学习生活习惯抓起,是学生们的走路、言行、坐姿、书写、读书、发言;教师们的教态、言谈;让校园处处都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感染。
二、教师要有思想、有理想
有思想,就是要有符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应是一种基于关注人民群众疾苦的教育良心和责任心,用我们教育者的付出去圆一个个家庭几代人的希望和梦想,这样整个国民才有希望和理想。
在培训过程中,多次听到来自云南、四川的几个教师的话:“……许多家长,特别是农村的老百姓把孩子送到学校,不仅仅是让孩子识几个字,而是寄托和承载着父母乃至几代人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我逐渐体会到乡村教育的平凡工作中,折射出的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从某种角度说,今天的教育有两个重要的基点:一个是公民教育,要使每一个人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要具有规则意识;另一个是生命教育,要提升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通过礼仪教育,使师生从生活细节具有规则意识,并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学会生活;通过静心教育,祛除身心的浮躁,因为宁静方能致远,笃定才有净土,师生才能在执着中求进;通过幸福教育,引领师生去感悟、体会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实现自我突破和个性发展。我想和我一起的这些优秀教师正是用自己高尚纯粹的职业操守,让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教育的成功和快乐,体会到教育带来的幸福,在幸福中获得教育。
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经常抱怨学生的顽劣、厌学,教师的浮躁、职业倦怠、缺少幸福,并非都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教育者的迟滞和失效,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障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是一种伤害。
三、培训收获及尝试改变:
1,、自身要加强学习。 “点子多、思路新”,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不断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中产生的。教育教学不仅是一门实务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没有成效或成效甚微,还能再提高多少,怎样去提高,向什么方向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懂教学,会教学,能教学,能教好的合格教育工作者,不敢说“仙人指路”但绝不能是“盲人引路”,让学生的努力和自己的辛勤工作得不到价值体现。
2、自己做班主任多年,养成教育抓了多年,教育活动搞了很多,成效却不显著,通过对比,深感还是在“细节”和“实在”上没有下足功夫,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本身就是活动”,今后每次活动都详细制定计划,按照“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检查做了多少,考核做的标不标准,怎样去完善改进,一定要达到什么要求和目的”去完成每项活动。不贪多求大、急功近利,扎扎实实跟进每个环节,哪怕一件小事,只要对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有利,就做好、做细、做实,让学生体会到改进活动带来的效益,并同化成一种内在习惯。然后,再“打磨”下一个教育活动。不能总是停留在“狠抓养成教育”的口号上或重教学轻教育的思想,结果最终“养成什么,怎样养成”触及不到,各种教育活动仅仅是种形式;拼命抓教学成绩,结果是自己累的失去信心,学生累的丧失兴趣,教学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形成学生烦、教师累、领导急、家长骂”的局面。慢慢也学着不一味关注成绩,尝试利用班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学会做人。
尽管许多方面,我不能复制照搬,也存在实际工作中的诸多实际困难,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总是怀着对先进的艳羡,对上级支持的坐、等、靠、要,一切都于事无补,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困难,并滋生出新的矛盾和困难,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也没用救世主,只有面对实际,迎难而上,用自身的改变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个管理细节,必定会取得成功。
临近结束,引用学习听到的一句话“我们静待花开的声音”,我仿佛已经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学习截图;
三八节感恩教育
学雷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