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蒙主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把双手背在后面。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也许你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天天如此其实很难受。
为什么必须把手背在后面?也许那时候年龄太小没有人反抗“很正常”,因为学校都是这么规定的,大家都一样。
可是,后来大家都长大了,很惊讶地发现很多人依然没有“自我”意识。别人怎么做,大家怎么做,那“应该”就是对的。被老师说中了,很多人成了随波逐流的大多数。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让别人帮你做决定,而不是自己先想想,或者动手查一查资料。
所以,特立独行的人像唱着摇滚乐的歌者,打造着自己的精彩生活,而不是努力合群,为了别人而活。
优秀的人一般都不合群,因为多少都有点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我意识。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跟志趣相投的人交流,甚至考虑换环境或者换朋友。
孟母三迁:生活环境是隐形的大圈层
每次看到「孟母三迁」的故事,都会对特立独行的孟母心生钦佩。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没几个人放在心上,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愿意多次搬家的人少之又少。
看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能理解为什么年轻人对北上广的向往以及天价学区房的现象。《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于此。
生活环境是个隐形的大圈层,生活在一个区域的人们,往往生活习惯、想法和财富水平都差不多。孟母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
“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就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最后搬家到学堂旁边,孟子就做些拱让食物礼仪的游戏。”环境对个人发展和行为的影响,有多重要可见一斑。
朋友圈、社群、商会等等,因为个人利益、生活习惯、目标甚至价值观,在相同的圈层里,优秀的人其实都很合群。如果你觉得优秀的人不太合群,说明不在一个圈层,道不同不相为谋。
环境是很多人组成的,很复杂也很难改变,环境不好就抱怨无济于事,但是只要下决心想找个合适的环境,还是能实现的。就怕太懒,搬个家怕麻烦,去陌生的城市没熟人也麻烦,迈出第一步太难。
圈层的魅力,柳暗花明又一村
交换苹果,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交流经验和想法,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经历不同的人,想法肯定不同,看的听的多了就更包容。
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都有收获才有聚在一起的必要。无意义的闲聊,能少就少。
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管是信息资讯还是实战经验,有些人总是比别人先知道占尽先机。因为除了大圈层还有小圈子,你不关心的事情,信息就被自动屏蔽了。
比如热衷炒股的股民,关心经济政策和企业多过菜价上涨的信息。关注投资理财的人也一样,这种小圈子的信息和讨论,往往也是身在其中才会关心。爱看电影、打游戏、聊娱乐八卦的人,也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大家都是各取所需。
人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如果天天关注爆炸性的负面新闻,你看到的到处都是邪恶、暴力和不公平。今天关心别人逃离北上广,明天又担心阶层固化,寝食难安。如果身处这样的圈子往往比较消极,甚至你会觉得暗无天日,压抑得透不过气来。
而旅游、健身和学习的小圈子,充满阳光明媚、身心舒畅又有成就感。这都是真实的世界,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是乐观还是悲观地过一天,自我的感受天壤之别。
如果预报今天下暴雨,有人会很烦躁,有人会觉得身处危险,还有人因为能提前下班很开心,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可是后来没下雨,你的态度和感受也许会大转变。
而你看待坏天气的态度,常常能反映出你是否能管理好那些「非理性的小情绪」。同样大多数时候,99%的新闻与我们并没有什么联系,而是非理性的情绪在作祟。
圈子中的人虽然关系很松散,但是隐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优秀的人会闪闪发光。困惑的时候,看看别人怎么解决问题,往往就会霍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非分明:不合群的人不一定优秀
电信诈骗以及骗取个人信息的小偷,一直都很猖獗,而且往往都是团伙作战。他们也不合群不走寻常路,用卑劣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财富,是不能见光的团伙。损人不利己或者损人利己的团伙,人人喊打是不能算圈子的,有点玷污圈子,只能叫团伙。
用恶搞夸大的表情,制造假新闻来搏眼球,这也是个圈子。虽然是特立独行了,但是做事常常没有底线,无视损害别人的名誉,像跳梁小丑一般。
圈子之内至少大家互相尊重,有一定的契约精神,说话做事有底线,这样的圈子才能留住优秀的人。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天真地以为每个人的生活和想法,就应该一样。只从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一副居高临下时刻准备说服教育别人的人,往往没朋友,更容易被别人屏蔽或被踢出圈子。
所以,一旦有了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为了自己生活,学会控制非理性的小情绪,是非分明的人就会慢慢变得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