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372马学霞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平均数》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他们有能力从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模型。虽然在学习的过程是第一次接触平均数这个概念,但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诸如平均分这种模糊的概念,因而本节课我先由有趣的故事出发,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提升。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操作法、归纳法、统计法。
教学准备: 洋葱数学微课-《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微课-葱苗二班集体出游,举办了“攀岩王争霸赛”。狗蛋的攀岩能力成绩是几个大贝壳?该怎样记呢?
体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均分,初次感受平均分的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理解意义。
1、记数游戏:3秒钟出示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课件出示几组数据)
(1)我们一起做一个记忆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
①看一眼,只有3秒。
②数字消失后,才可以动笔写在格子里。
③数字再出现时,请在记忆正确的数字右下角画“√”。
④数出每组中画“√”的有几个数字,填在下方的统计表中。
(2)组织学生填写第一组游戏内容,指导填写方法;评选出记忆冠军。
(3)出示4组数据,每组呈现3秒:(等全部学生记录完毕,校对答案)
5 7 3 8 1 5 6 9 2 41 8 6 5 4 9 3 5 2 7
8 4 3 9 6 1 5 3 6 26 5 8 4 0 9 7 3 6 1
(4)组织学生写下自己记住的数字,并把记忆个数填在表格中。
(5)指名交流自己记住自己记住数字的个数。
师:我们试了多次之后得到一组数据(板书: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有可能一样多,更大的可能是有多有少,在有多有少的情况下,试了多次,你究竟用哪一个数来代表你看一眼能记住几个数字呢?(板书:代表)为什么?
过渡语:淘气也参加了这样的游戏,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成绩是什么样的。看大屏幕。你们想不想和淘气比一比?
2.感知用平均数比较的必要性。
(1)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思考:用哪个数来代表淘气五次记住数字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预设: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均分,最后得出结果:6
3. 探究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观看微课《平均数的计算》,体会并学习用列式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求2、4、6、8、10的平均数
先求和:2+4+6+8+10=30
再均分:30÷5=6.所以这五个数的平均数就是6.
总结:求5个数的平均数就是用他们的总和除以他们的个数。即
平均数=总和÷个数。
4.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其实生活中的平均数是随处可见的,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均数?
学生生自由汇报。
师:老师也带来了我们非常常见的几组有关平均数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四年级一班平均身高142厘米,四年级二班平均身高143厘米。
怎么理解这组数据,你从这组数据能看出什么?四年级二班所有同学都一定比四年级一班同学高吗?
(2)计算结果:
四年级三班总分4658,人数54人,平均分:86.3分
四年级四班总分4430,人数50,平均分88.6分
从这组数据你能发现那个班的考试成绩更好一些?用什么数据比较两个班的成绩才更加公平?有没有哪位同学的得分是86.3分?
三、趣味练习,感悟深化。
1.在一分钟投球比赛中,奇思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是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谁不用计算,就能得到奇思投球的平均数?怎样得到的?
2、如果你是篮球教练,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样解决呢?
(屏幕出示:如果我是篮球教练,根据两名队员的得分情况,你会选择哪位队员上场?)
师:你会安排哪个队员上场?如果需要计算就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请用数据来说话。
3.一个篮球队上场的有5个队员,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4岁。你能想像一下这5个人的年龄可能分别是多少岁吗?
(1)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成这5个人的年龄。
(2)组织学生交流:你认为这5个队员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3)怎样判断对不对?(如果不对可以问:怎样调整数据?)
过渡:这5个人的年龄是多少,应该有很多种可能。想知道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吗?(课件出示)
(4)看到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刚才怎么没人这么猜?
(5)比较两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8岁 8岁 9岁 11岁 34岁 平均年龄14岁
8岁 8岁 9岁 11岁 平均年龄9岁
师:是不是能够发现,当有特别大的极端数据时,平均数只比34岁小,比其他的数据都大,因此14就不能很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而去掉最大数据34后,他们的平均年龄9岁就在最大数11岁和最小数8岁之间,就能很好代表这组数据了。
这时,你可能就会明白电视歌手大奖赛计算平均分是为什么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了吧。
四、数学故事,品味奇妙
《猜牛重,赢大奖》。
一个小镇上举行猜牛重赢大奖的比赛,让来往的过路人猜一头牛的体重。这些参与比赛的人有商人、工程师、和牛朝夕相处的农夫等等,有好几百人。有的人猜的比牛实际体重少得多,有的却比实际多得多。最后将这些人猜的结果汇总起来,算平均数,是1188千克,而牛的实际体重就是1189千克。
师:听完故事有什么感受呢?
师出示名言:数学的研究证明,平均数总是更加接近实际。——马希文
五、总结经验,感悟平均数:
师: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方法一:移多补少
方法二:求和均分 (5+4+7+5+9)÷5=6(个)
【教学反思】
1.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识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