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行业的发展新闻,翻阅了近些日子以来发生的大事件,结合之前的想法和认知,产生了一些想法,顺便在此总结一下。
1.我认为的互联网发展
硬件服务于人
我所理解的硬件,就是现实生活中用来完成某件事情的物体。
在互联网还未诞生之前,人们还是要生活,当时的世界中,只有硬件服务于人。
热了用电风扇,出行用单车,食物用冰箱储存,房子脏了用扫把扫地......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就是:人工借助或不借助硬件来完成
这也形成了几个问题:
1.效率低下
2.质量低下
3.人需要被解放
互联网服务于人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服务于人的方式又增加了一种。
用户通过互联网完成社交、购物,获取新闻、知识。
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所有内容能够被对方触及,实现了一个效率的提升。
甚至于来讲,为用户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支付、打车、叫外卖等。
在接下来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引进了场景的理念。
互联网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习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而所谓的场景,就是以互联网产品为基础,结合线上场景或线下场景的优化。
举个栗子:
1.线上场景:
滴滴打车根据你日常的打车数据,为你智能推荐行程终点。
今日头条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为你智能推荐内容。
饿了么根据你的订单,提供再来一单功能。
2.线下场景:
高德地图导航,白天是白色主题,晚上会自动切换到黑色主题。
worktile、teambition根据线下工作流,优化产品功能。
这种例子太多,不过总体来讲,互联网在服务于人的基础上,
通过场景的优化,来优化用户的体验。
我的理解中,场景包括:心理场景、使用场景。
不同的使用场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场景,需要产品人能够去体会、理解,
进而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硬件+互联网服务于人
可以见到的是:硬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硬件在得到互联网的加持之后,就像是如虎添翼,大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产效率。
扫地也不用扫把了,而是用扫地机器人。
垃圾桶也可以自动化了,自动打开,自动封装垃圾。(townew拓牛智能垃圾桶)
手表可以计步,跑步时还是实时显示心率。
音响也不再只是听个响了,而是你想听啥,它就放啥。
电饭煲可以远程煮饭了,马桶也可以远程冲了。。。
当然,马桶那个是我乱说的,还有待考证XD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硬件会被互联网赋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近些年被炒得火热的原因。
就像 Kevin Kelly 说的:
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燃料,让人工智能这艘火箭能够起飞。
而人工智能越聪明,就能更好地为硬件赋能。
当然,人工智能同时也在线上场景中,更好地服务了用户。
小结
这个世界上,无论出现了什么东西,都是为了人类变得更好。
所有的硬件提升,互联网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
2.产品的发展
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历程当中,由初期的单纯线上产品,到后来的线上线下结合产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线上产品
在中国互联网初期,涌现了一批门户网站。
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就是中国的四大门户网站。
在初期,内容类产品居多,后来社交出现了,于是基于社交的很多工具也开始涌现出来。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
这些产品基本不触及线下,只是在线上为用户提供工具和内容。
线上+线下产品
在社交之后,经历了电商、移动端等热潮。
一些新的名词被人熟知,例如O2O、B2C、B2B等。
从电商阶段,其实就可以看到互联网触及线下的例子,
用户在淘宝上下单,过几天就可以收到一个实体的货物。
到O2O被炒火的阶段,用户在大众点评上下单,到线下实体店铺去消费,
又或是在猫眼上买一张电影票,到线下的电影院去看电影。
又到现在,用户在大街上扫一下单车的二维码,就可以使用单车。
在商场里扫一下共享充电宝机器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借出充电宝。
小结
从一整个发展历程来看,
互联网从纯线上应用,发展到一步步结合线下。
当前这个阶段,互联网正在为线下产品赋能,给线下增加更多乐趣。
那下一个阶段,会不会是线下产品为线上赋能呢?
大胆的猜想一下,
电动牙刷把你的刷牙信息传到线上,最终APP为你展示牙齿的健康度,提出建议。
运动鞋把你的运动数据传到线上,APP根据你的体重,制定步数计划,关注长短脚、膝关节磨损等。
3.PM的发展
说回产品经理,世界上第一名产品经理,是1927年在美国宝洁公司出现的。
那为什么要有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呢?
在一个公司的运转当中,
每个部门各司其责,但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研发、生产进度谁来把控?
若没有一个人或部门能够总揽全局,为最终的产品负责,
谁能想象,公司要的产品,最终做出来会变成什么样。
按照现在的角度去看产品,
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应该是:
获取、整理需求,负责需求的最终落地实现。
但是,仅仅做这些,就足够了吗?
产品经理需要引导一个产品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而不仅仅是把产品本身变好。
要做到这一点,产品经理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及一定的战略规划思维。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不是很喜欢大公司里面,
把产品经理分成数据产品经理、商业化产品经理、电商产品经理、移动端产品经理等。。
虽然在大公司中,确实需要这种细分岗位才能把某个部分的工作做好,
但我认为,这影响了一个产品在思维层面的思考广度。
我曾经面试过几个大公司的产品经理,由于我一开始做的就是移动端产品,
而面试的是PC端产品,最终以背景不符被拒绝。
虽然从商业逻辑来看是合理的,但我认为这样去定义产品经理,并不合理。
在我眼里,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
要形成一套做产品的方法论和思维。
这套思维可以被应用到移动端产品、PC产品、硬件产品,
甚至来讲开个咖啡厅、开个饭店,都能够套用这套思维。
4.产品市场情况
在开始这章之前,我想先问几个现状,
为什么近3年,共享行业会兴起?投资人对线下产业如此积极?
为何阿里和小米要构建IOT平台?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当前生活、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APP来解决。
从中可以判断出来的是,APP市场已经是趋于饱和的状态,
你能想到的东西,别人基本上都已经想到,并且做出来,而且还做的很好。
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形成了自己的流量矩阵,一旦有新产品,
他们总有办法在互联网上分到流量。
如果你是一个初创公司怎么办?
直到共享概念的出现,在国内最早的应该是Uber,
然后诞生出一批共享打车应用,接下来是共享充电宝、单车、雨伞、轮椅。。。
可以看到,创立2-3年,快速斩获千万级用户。
这是一个从未被开发过的线下流量市场,线下流量红利将被大量开发。
Keep作为一款运动、健身类的APP,开始做KeepLand、KeepKit。
小米作为一家手机厂商,开始布局小米生态链,目前已投资过百家智能硬件公司。
Google从一开始做Google Glass,到做Google Home。
阿里构建一整套物流仓储系统,开发智能送货机器人。
一系列的公司都开始做属于自己的硬件,那,将来就是一个硬件为王的市场咯?
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将来是场景化的时代。
硬件作为场景化的代表,能深入生活的各种使用场景,这只是一个开端。
场景化以硬件为基础,而人工智能为硬件赋能,甚至来讲有些硬件就根本用不到人工智能。
例如:空调、空气净化器不需要人工智能,而智能音响、机器人则需要。
5.总结
就像在上面说的,我认为将来是一个场景化的产品时代。
而未来,被赋能的硬件将会越来越多,从现在被采集到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会变得更加智能。
而所有的这些硬件,都需要电力来驱动,失去了电力,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所以,我认为:
无线充电将会是将来的重头戏。
可以想象一下,当家里的硬件都智能时,
手机、手表、眼镜、垃圾桶、汽车、桌子、杯子。。。
我们不可能准备那么多充电器,
如果有一个无线充电设备,可以对屋子内的硬件进行无线充电,且不影响人的健康时,那该多好。
- 180802 Martin 首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