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英莲,或者说香菱,因香菱学诗一段被录入课本,而被许多人知晓。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首便是香菱,也是书中唯一明确提及的副册人物:“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在贾府,香菱只是客居荣国府的薛蟠的妾侍,通篇红楼,对这位“应怜”的女孩儿,没有太多的着墨。但是换个角度,会发现,红楼开篇,出现在正文中最早的女儿便是香菱。
香菱在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她却串起了很多人物。诸如宝黛钗,薛蟠等人,大家耳熟能详。
可也有几个人,或许不那么熟悉。比如:甄士隐之妻封氏。
香菱之父,甄士隐,是书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也暗含“真事隐”的独特寓意。
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着女儿转身。才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是: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是书中香菱的第一次出场。在整部红楼中,能有僧道批语的,只有五个人:黛玉,妙玉,宝钗,宝玉,还有香菱。一位绝对的男主角,三位十二钗正册,只有香菱是副册之中。
虽然,那一僧一道这四句话,更像是说给甄士隐听得。这一僧一道,又是入梦,又是现身,还加上好了歌这种大杀器,惑得甄士隐与他们一道飘飘而去。与小说,这是一段暗含寓意的开场,真事隐当真从此隐去。可与书中人,却不吝于晴天霹雳,譬如封氏。
女儿是书中十二钗副册第一人,庚辰本四十八回有双行夹批:“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夫君是重要NPC,可封氏在书中,连路人甲都算不上。
书中只有一段: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
有时候不免在想,封氏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
书中说,“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甄士隐能这样自在,大约也有身旁这个贤内助的几分功劳罢。在那个时代里,膝下只有独女,她大概也曾被流言蜚语所扰,却依旧能贤淑自持,端静大方,打理好家中杂事,悉心教养女儿。
可惜,冥冥中万般事体不由人,女儿被拐,毁掉的大概是这对夫妻的希望;夫君弃世,毁去的是这个女人最后的指望。可她比甄士隐更坚韧,她没弃世,没疯癫,苦苦坚守着。——
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她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能支撑她活下去的是什么?大概是像所有被拐的孩子的母亲一样,想着未来有一天,女儿能回来。可大概她也想不到,纳了娇杏为妾的贾雨村,就那么糊里糊涂地判了葫芦案。她的女儿从此成了薛家的香菱。
有时候想想,也许不知道也好。无论封氏还是香菱,对上薛家和贾雨村,都是蚍蜉撼树。
若是知道缘由,知道贾雨村干的糊涂事,换一个烈性的女子,不,只要知道真相,再温柔和顺的母亲,也早就拼个鱼死网破。因为不知道,甄英莲成了呆香菱,也能守着她的温柔,在那样深的泥淖里,还能活出一点芬芳。因为不知道,封氏能守着一点点希望,还能好好活着。可这样的活着,只怕还不如鱼死网破来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