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一向是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问题。父母与儿女之间,应该是世界上最不用去质疑的亲密感情,在我看来也该是最伟大的情感。可是,却总会看到父母与儿女之间因为相互不理解而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惨案。
最近的一则新闻是《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要钱被拒父亲砍死女儿女婿》,再诸如每年都会发生的类似中学生因玩游戏等杀死父母的事情。每次爆出这样的新闻,心里都凉飕飕的,让人难以理解亲人之间有何事至于到这么惨烈的地步。
而在我自己身上,也经常会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和家人不愉快。但在外人面前,一向容忍力和耐心度超高的我,似乎在父母面前就矫情得很,常因一些小事儿咋咋呼呼。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亲情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让你不用掩盖和防备,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所有喜怒哀乐;另一方面这种真实却会伤人于无形之中。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中,随着成长的到来,很多人和父母的关系渐行渐远。
最近读了法国马克·李维的《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强烈推荐那些和父母不善沟通或习惯埋怨父母的朋友们来读一读。如果你觉得马克·李维的名字很熟悉,那么提醒一下,他的另外一部风靡全球的小说《偷影子的人》,你哪怕没看过,也一定听说过。
是的,就是他,依然走着温暖疗愈的风格,用云淡风轻的手笔,讲述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
曾经读《偷影子的人》,大概因为该书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期待过高,以致于读后,并没有太多的惊艳。反而是这样一部在不经意之中拿到的图书,在没有计划的零碎时间中读完,却掀起了我心中更大的波浪。
主人公朱莉亚自有记忆以来,父亲一直忙于事业而缺席她人生的各种重要场合。随着她越来越大,她与父亲的关系降至冰点,乃至长时间内断绝联系。在她忙于筹备婚礼的前三天,她被父亲秘书告知不能来参加她的婚礼,理由是父亲过世了!父亲突如其来的逝去,使得她不得不被迫取消自己的婚礼。可就在父亲葬礼过后,她收到一个神秘的大木箱,里面是和父亲一模一样的蜡像,还有遥控器和使用手册,她按下开关,父亲竟然死而复生了!这其实是父亲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伴随着这份礼物,她和父亲有了一段偷来的时光,在旅途中,父亲为她解开了17年来和初恋擦肩而过的一段秘密……
书中朱莉亚父女的关系,和现在很多家庭类似。一边是忙于工作的父母,一边是渴望父母关心的子女。通常在这种矛盾的累积下,子女不服父母的常规教育,希冀通过叛逆行为来博取父母的关爱,父母则痛心孩子的不配合与离经背道。书中的朱莉亚正是在多少次得不到父亲关注的情况下,最终通过获取经济独立来脱离父亲的管教。
马克·李维通过“蜡像人”来让父亲死而复生,他似乎很擅长赋予人一种神秘的功能,比如《偷影子的人》中赋予小男孩可以和别人影子对话的力量。而最后我们也得知,其实这只是父亲所设下的一个企图与女儿开启一段亲密时光的一个引子。书中有很多父女俩回忆的温情片段:
有一次你生日的晚上,我们在庆祝你满九岁,大概是九岁吧,我们两个人在一家你特别喜欢的中国餐厅吃饭,之后,我们整个晚上都在看电视,就像现在这样,只有我们两个人。你躺在我床上看电视,甚至到最后一个节目结束时,你还一直盯着屏幕上一闪闪的白线。你可能记不起来了,那时你还太小。深夜两点的时候你终于睡着,我想把你抱到你房间去,可是你的手却紧紧抓着缝在床头上的枕头,我没办法拉开开你的手。于是你横在床上,占了整张床,而我坐在你对面的沙发椅上,整夜看着你。你应该不记得了,那时你才九岁。
这是父女俩第一次试图打开心窗进行交流,父亲的回忆温馨而深情,可女儿却在沉默中,以“晚安”而结束,无法打开心扉。其实父亲如此煞费苦心所安排的这样几天时光,皆在于弥补其间接造成女儿和德国男孩托马斯一段美好恋情的终结。朱莉亚与初恋男友托马斯真挚的一段感情,却因朱莉亚误以为托马斯死于战场而结束。父亲却因不赞成这段恋情,而未重视托马斯的信件。直到现在,他想要弥补自己犯下的过失,而引领女儿去寻找真相。
在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往往双方都有问题。可大多数人都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会主动去退让,这就造成了误会的不断加深。直到心平气和能够理智看待问题时,却不一定来得及去弥补这个遗憾。小说毕竟是美好的,父亲到临终才想到去弥补给女儿造成的伤害,帮女儿挽回真爱。书中有一段对话,一直让我觉得十分动容: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你在入睡之前都在做什么?”
“我拿着手电筒在棉被底下看书。”
“你为什么不把房间的灯打开呢?”
“你以为我已经睡着了,我好偷偷看书……”
“你从来没问过那只手电筒是不是有魔法吗?”
“从来没有,为什么呢?我应该问吗?”
“这么多年来,手电筒有熄灭过一次吗?”
朱莉亚―头雾水,答道:
“没有”
具有魔法的手电筒,实则是父亲在背后对女儿的默默关心,那些我们误以为的父母对自己的不关心、不照顾都是不存在的。只是,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对于父辈而言,他们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怯于表达内心情感,往往在行动上多于言语。再者,他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因此而疏忽了对自己的关心,作为子女的,是不是应该理解?是不是应该对父母也要有相应的关心?你以为父母不理解你心中所求,可是你是否又理解了他们心中所需呢?
在小说开头朱莉亚得知父亲去世之后,竟然并没有表现出有多伤心,可见这些年中他对父亲感情的淡漠。其实父亲心中也十分的孤独:
我经常与孤独为伍,假如你想知道有多久,那我告诉你,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了。不过,我只要一想到你,孤独便会立即离开。应该说,我现在对某些事情有所觉悟,当然已经有点晚了。但是我没什么好抱怨,大部分像我这样的傻瓜都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怕只是掉几天的馅饼。哦,对了,这是我—直想说的—句话:我很想你,朱莉亚,而现在我再也没有机会去挽回那些失去的时光。我像个白痴一样任由时间流逝,因为我必须工作,因为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一个角色要扮演,然而我生命中唯一真正的舞台是你。
正如书名《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一样,马克·李维其实想告诉大家的是,试着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去谈谈那些觉得难以启齿从未开口的话题。亲人心中互相有着对对方的爱,天然地多了一份外人对你所没有的宽容,在双方真诚的沟通中,只会将这份宽容不断地扩大。沟通的重点在于换位思考,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就像小说中父亲所倾诉的那样,“你责备我经常不在你身边。可是你知不知道孩子离开父母的那一天,我们的内心有多么痛苦?你有没有想象过那分离的滋味?”
我就像傻瓜—样站在家门口,看着你离开,不断说服自己,要为孩子必然的离开而感到高兴,要欣然接受把你推出家门,从我们身边夺走的现实。当大门关上的时候,我们要开始重新学习。重新布置空出的房间,不要再去等待脚步声,要忘掉那些以前你晚归时在楼梯上发出的脚步声,因为它能让我们安心入睡。没有这些脚步声之后,我们必须努力让自己入眠,可是徒劳无益,你再也不会回家。你明白吗,我的朱莉亚?可是,没有一个父亲或母亲会为这些事情而觉得自己了不起,这才是爱,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因为我们深爱着你。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看到这里,不妨试一下,和父母谈谈那些我们从未谈过的事?不要埋怨父母不懂你,也不要嫌弃父母不理解你的生活。人与人都是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增进感情的,可以尝试着主动向父母聊一聊你的生活,多去感受他们的日常。在长期的交流中,你们的生活一定带来惊人的变化?
2016年3月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