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室友去看舞蹈剧,《穆勒咖啡馆》和《春之祭》。
震撼。
穆勒咖啡馆的震撼是向内的震撼。是对现代人人生的细微的情感的表达。而春之祭是原始的自然和泥土的磅礴的甚至是悲壮的震撼。两场表演都深深触动我,或许和一贯的审美有关,我更喜欢前者。
穆勒咖啡馆
哒哒哒的小高跟的声音,凌乱有致的桌椅摆放,几片透明幕墙,一扇旋转门,一束光,剧开场。
两个穿睡衣的女子好像在找寻什么,一个蜷缩在舞台角落,一个横冲直撞在舞台中央。不安,焦虑,恐惧。倒下又站起,脊柱屈起的弧度让我想起我自己。一个人的生命,好孤独。跌跌撞撞,碰壁,喘息,失去力气。每次女子撞到透明幕墙时就让我想到被蜘蛛网粘住的虫子,挣扎又无力,为什么要挣扎,但是为什么又不挣扎呢?当女子找到了着绿衣的男子时,她紧紧抱住了他。突然间我感受到了一种喜悦,世界这么黑这么空旷这么让人害怕,有你真好。我也想抱住一个人,我也很害怕。女子将头埋在男子怀中,男子将头抵在女子肩上,身体最大限度贴合在一起,有人陪。一个西装男子进来,掰开女子缠绕男子的手,重新摆放两人的姿势,公主抱,不行不可以做不到。男子抱不起女子。在黑暗的人生中,男生也会害怕,也会无力。生命的陪伴需要的互相支持,让男生支撑住女生太辛苦,还是拥抱吧,让身体贴住身体,互相传递热量,给予支持。
其实最有感触的就是开始的这段。或许没能理解后面的情绪,或许是在前半部分脑补太多反而限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后面的部分我没什么心灵上的触动,只有一些剧情的推测。我想,或许睡衣女和绿衣男是西装女和西装男的曾经。曾经相爱的情侣现在分崩离析。西装男想要改变过去。所以坚持让男子公主抱女生,尽管没力,但他很坚持,一次又一次,最后还是失败了,气急败坏地离去。不过好像在剧尾,男生可以更长时间地公主抱住女生,好像,并不确定,但我觉得是的。中间还有一幕西装女脱下西装,露出里面绿色的小裙子,一个人舞蹈。又让我觉得她好像被情侣感动了,脱下西装变成他们一样的画风,不过时间不久,好像自己醒悟过来,穿上西装,又脱下,给另一个睡衣女穿上。
不懂,其实看不懂整部戏,看了剧场给的一点资料还是看不懂。但是很好看,这种情绪的传递很微妙。其实也不必看懂,从这部戏里,我看到的其实是我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或许整部剧原有的方向不是我理解的样子,比如说小册子上写西装男是咖啡店侍应生。哈哈,或许吧。但是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部分。这部剧本身就很模糊,或许就是为了让不同的人能产生共鸣。我看到了孤独和相遇的喜悦。说实话,这组情绪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其实我可能没看进去后面的剧情,因为这组情感太浓烈,充满了整个舞台,更挤满了我的脑子。应该是我太孤独,太想要一个相遇了吧。
春之祭
春之祭和我想象的剧情不一样。剧场小册子上写表现了原始部落在春天到来的时候选择一个处女祭献给天神的故事,土地崇拜,生殖崇拜。我以为会是一个压迫和反抗失败的故事。或许是最近学到马克思,自然而然这样想了。但是真正的故事比我的设想要更宏大,更震撼。不是压迫,不是男性村民对小女孩对欺凌,而是整个部落的无奈。没有人想要成为祭品,也没有男人强迫女人成为祭品,一切都是自愿的,但是又是有限的自愿,因为他们思考的框架被局限在选谁,从来没想过是不是可以不献祭。或许是想过的,但是害怕,害怕天神发怒,害怕颗粒无收,害怕,恐惧,对未知的恐惧,恐惧能让人做出太多事情。
献祭的想法已经内化(institutionalization)在每个村民心中,他们有过反抗的想法吗?或许有,但是生产力及其低下的年代,他们更担心所谓的天神之怒。理性的尽头是信仰的开始。因为无法解释,所以相信。
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又是什么?是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催生出了对未知的恐惧。其实也可能反之,对未知的恐惧催生了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不知死亡为何,所以害怕死亡,想要避免死亡。
所以主题是逃离吗?
逃离孤独,逃离恐惧。哈哈,又想到escape from freedom。
昨天晚上看的剧,今天其实记忆已经有些模糊。记下来吧。以后每天都写一些文字,不然我害怕我会虚度一天又一天,或许即使未曾虚度,也会在我的记忆中慢慢消失。
ps 昨天看剧遇到了我人生中见过的最好看的年轻小哥哥,幸福。昨天坐地铁回家时就已经满满开始想不起他的模样,我的记忆里好差劲。但是小哥哥好帅好帅,气质超级棒,温润如玉。穿黑色风衣,灰色毛衣,收小腿的薄呢类的裤子,身材好赞,腿好细比我的细,不高不矮正正好。有衣品,有气质,带着黑色长柄伞,皮质电脑手提包,啊啊啊啊啊。现在想起来还是好好看,尽管我已经不记得具体长什么样了,sad。不期待以后老公能有这么帅,只想以后生一个男孩子,培养成这样。比心,小哥哥,这是我能给世界上的男性人类最高的赞美,而它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