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灿烂,今天万里无云,今天受到的教育有点多。
同事的媳妇不在,他不得不化身超级奶爸,带着孩子来单位,一边工作一边带娃。
孩子已经五岁了,聪明伶俐,一到办公室就一溜烟的跑到电脑桌前,驾轻就熟的打开网页,点击小游戏网站,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一般都是冒险闯关嘞),跳过中文的英文的有些介绍,直接开玩,不喜欢了,那就换一个继续玩。
现在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像手机、电脑这些东西好像有着天生的学习力,很快就可以脱离家长,自己上手。
在赞叹之余,也不由得担心现在的孩子,眼睛的近视程度也越来越厉害。
所以限定孩子游戏的时间,是最有效的也是最不得已的办法。
小朋友没了游戏之后,一反刚才安静的状态,彻底活跃了起来。
一会拿起你的本子翻翻,似乎想从这些不认识的字里寻找出什么真理;一会拉开你的抽屉看看,似乎想从中找出什么不得了的宝贝;一会又不停地踱步,眉头轻皱,似乎想到什么世界性的问题的一丝线索;一会又和我做起了加减法训练,展示自己聪慧的头脑。
小朋友就是小朋友他的声音洪亮,伴随着的是探索世界的好奇,但是对办公室里其他同事也有了些干扰。
忙里偷闲的自己,看着小家伙无聊,也想让孩子安静点,我就从网上下载了几张迷宫的图片,让他自己去玩。
一开始的迷宫是这样的:
小朋友一看是玩迷宫,开心的拍拍手,拿起笔来,分分钟搞定,然后对着我说:“叔叔,这个太简单了,来点有难度的。”
我有点尴尬,孩子,你这嚣张的个性怎么有点像你爸。
于是,接下来的迷宫是这样的:
这次虽然时间比上次多了点,但是他依然一下不停的用笔链接出了正确的道路。
这时的我有点诧异了!这小朋友难道是神童?
“叔叔,画完了,你都难不倒我,给我再难点!”
嘿,我个暴脾气,一股火就蹭蹭的向上窜,小子,千万别学你爸的吹牛啊。
“嘿嘿,叔叔给你再找几个简单的啊!(咬牙切齿状)”
这次,在小朋友通关迷宫的时候,我也放下手头的活计盯着他看,看看小神童到底是怎么走出迷宫的。
只见他拿到迷宫,找到迷宫的入口和出口,拿起笔就从出口开始,选择一条路就画下去;如果遇到死路,就返回起点,重新选择一条路画下去。
就这样,一次次的走进死胡同,一次次的重新开始,一次次的奋笔疾画,寻找最终的道路。
人们都说孩子是最接近世界本源的,因为没有收到这个时间的浊气的污染,他们有些行为,却最真实的反应了一些大人冥思不得的规律。
拿到迷宫,往往很多大人们都会从全局上来思考,三思而后行,先想好要怎么做,做什么,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是我们常见的做法。
但“先思考再行动”的方法只适合比较成熟或自己熟悉的领域。风险比较小,可以通过思考来优化和完善接下来的工作。
当面临全新的领域和挑战,没有任何经验时,只是简单的通过思考之后就开始后续的行动,会带来两个风险:
1.想了很多却抓不住问题关键。
2.没有管理经验,思考得再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缺陷。
就像在这个迷宫游戏中,再怎么看,你也不可能用你既有的经验,一股脑走出迷宫。
迷宫,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个迷宫的设计理念都存在着差异,所以你用上一个迷宫见到岔路走左边,往往在这个迷宫就都是思路一条。
所以,在拿到迷宫之后,就拿起笔来慢慢的走下去,先不要想着怎么去走捷径,因为这个游戏的本质是让你走出去。
这个规律放到生活中也是一样,再有新的挑战时,先撸起袖子干起来,然后再去发现:
1.发现差异,明白新的工作与现状之间是不一样的;
2.只加不减,增加新的工作应对办法,旧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先不剔除,等新工作进入周期循环后在慢慢改变旧的办法。
3.迷茫时记得坚持。
4.修订自己的目标,不断根据新的工作去调整。
孩子,谢谢你,教会了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