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精神食粮也不丰富。一场露天电影,就会让我高兴好多天。天天闻风打听,哪村放电影,就赶紧追了去,往往是同一部电影要看很多次。电影《南征北战》我曾经连着看了七次,在小伙伴中创下了记录。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可见一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书,尤其是是小人书。一本小人书,你看我看,几易其手,有时候封面都被翻烂了,可大家还是如饥似渴的读。
到了县城不买别的,就买书。那时候小人书很便宜,一本《草原英雄小姐妹》也就八分钱。这是我买的第一本小人书。其中的情节历经四十多年,还记忆犹新:龙梅玉荣姐妹俩为生产队里放羊,遭遇暴风雪。为了保护好集体的财产,姐妹两个战严寒斗风雪,不屈不挠。最终晕倒,严重的冻伤。
故事感人,也教育人。一颗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种子在心中扎根发芽,下决心也要学英雄,做英雄。在我的努力下,被全校推选为少先队大队长,(那时候叫红小兵)真的很荣幸!成绩的取得,和那本小人书是分不开的,感谢那本小人,感谢《草原英雄小姐妹》!
上面的小人书,大家也不陌生吧。《小兵张嘎》我看过小人书,也看过电影,而且百看不厌。嘎子聪明机智,在战火中逐渐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员。那时候非常崇拜嘎子,成为心目中的小英雄。后来通过读一篇报道,才知道原来嘎子确有其人,就住在白洋淀边。
一次白洋淀旅游,特意观看了嘎子的塑像和有关他的事迹,印象尤其深刻。想着白洋淀人,就是靠着机智勇敢,用极其简陋的武器和敌人战斗,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心中充满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烈士的缅怀。
这本《秦香莲》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小人书。但曾经被老师没收了。因为那时这样的书籍属于毒草,是不让看的。那本小人书,是我从姥姥家获得的,视如珍宝,每天都要翻看。不想,带到学校,被老师发现,老师当即没收。在办公室的桌子上放了很多天,我分明看到,老师们也在津津有味的阅读。
我就想:不让我看,那为啥老师可以看呢?为此,心中还愤愤不平。但最后,老师还是还给了我,但警告我今后不许再带到学校。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了,文艺界百花齐放,《秦香莲》也被搬上了银幕,戏曲被广为传唱,成为家乡河北梆子的经典剧目。想想曾经被没收的小人书,如今竟这样火爆,心中不禁哑然失笑!由衷地感叹: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字也多了,我的涉猎范围已经不限于小人书了,主要是小人书不能满足阅读的需要,就开始读大人看的书。我记得很清楚,《三探红鱼洞》就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
那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伟人逝世,举国哀悼!我们这也开始地震,家家在院子里搭上窝棚,我从同学那里借来这本书,连着看了三遍,现在其情节还清晰如昨,竟然有红色的鱼,从水井里流出,感觉真的太神奇了。
再后来,读的书越来越多,只要是伙伴们家里有的,都被我拿来,认真赏读,受益匪浅。像《战地红缨》、《大刀记》、《烈火金刚》等。而且不光读书,还爱听小说,简直听得入了迷。
读书的结果,让我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想象力,作文也写得非常棒。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不假。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明事理,懂道理,才能有很深的知识沉淀。也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立于不败之地!
感谢我淘书的那些经历!感谢我曾经的宝贝——小人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