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无数次想过什么时候换个活法,但都不曾料想到最后会是这样开始。
去年4月14日黄昏,正要关上电脑下班,公司人事忽然来找我,说要谈谈关于“结构调整”的事。疫情之下,我也有预感,毕竟此前集团已裁了一波,四分之一的人都走了,上海总部这边的同事间早就在议论纷纷是否还有第二、第三波。
作为一家公司,受疫情的打击,公司几乎所有客户的销售额都大幅下滑,支出自然也随之削减。我只是没想到“失业”这么快落到自己头上,毕竟五年多来,我也没什么失职的地方,而这个职位也是需要人的。
回头想想,那实在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侥幸与乐观。平心而论,东家给出的大礼包已算得仁慈:月底离职,N+2的赔偿;如果集团经营好转,将优先返聘(这当然听听就好);也可以待岗两个月,但如果两个月后仍无法在内部找到合适的职位,赔偿方案会比现在差。
走出大楼的时候,我就已准备好了接受:就算勉强留下来,我的处境也不会变得更好。有些幸存下来的同事后来还说,倒是羡慕像我这样走了的,因为留下来的也不知何时会上清单,何况人少了,工作量却没减,这意味着每个人分摊到的活更多了。这不全然只是宽慰人的话,至少确实有几个同事后来忍受不住工作压力,自己提离职了,那样连一分钱赔偿都拿不到。
网上看到一个知名外企工作20年的48岁职场精英靠失业金度日,被迫向上海市市长写信求助。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肯定不小。如果碰上失业,那生活更加艰难。所以,在工作收入还不错的时候,要把投资做好,做好长期规划。
什么是中年人的不容易?
就是你忍气吞声,在公司里被上司训斥还不敢回嘴;
就是你在医院里,看着重病的亲人,拿着缴费单,眼睛湿了又湿;
就是你为了不让家人受委屈,没有权利做一个闲人。
中年人的卑微,你真的想象不到。
有个朋友,做人力资源的,资深行业人士,作为一个曾经的招聘负责人,负责任的说:35就是一个坎,40+就直接出局!
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个成功的选择,选对行业,赛道,公司都可以。跟着天下大势去做决策,眼见着世界风起云涌,你别置身事外。
与其成为一个“再也接不到猎头电话”的中年外企人,不如趁年华尚在,看准了,主动改变自己。
丰子恺先生说:“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人一辈子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走多少路,而是为了活得健康快乐,明白通透。
人到中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身体无痛,心情无忧,灵魂无恙。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
“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了一定年纪,我们终会明白:别人怎么看你,或者你自己如何探测地生活,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必须要用一种真实方式,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雨水一样无法停止下落的时间,你要知道自己将会如何生活。
人到中年宜自敛。人生,要学会沉淀。
天地之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这个位置的前提,就是认识你自己。
你要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每个人的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必苛求自己面面俱到。
别动不动委屈,是小孩子才做的事,世界不欠你什么!
这个世界上,大家各有各的难处,没必要动不动就委屈,比你好的人有很多,比你惨的人也有不少,整天思考社会怎么对不起你没有意义,因为路都是自己选的,世界不欠你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 40 岁还是单身,有的人 20 多岁已经成了单亲父母,但大家不都那么过来了么。
与其花时间抱怨,还不如想想怎么解决问题。
人生半坡,我们每个人的位置都有点尴尬,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能发得力却越来越小。
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不朽名著《战争论》里讲到将领的作用时说:
“在茫茫的黑暗中,要能发出内在的微光。”
借此共勉,人生如修行,希望正奋斗、拼搏的你,在茫茫黑夜中,也能孕育出自己的“内在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