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马到了一个好看的美剧。我经推荐看了山姆大叔的《犯罪心理》,几乎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剧情的发展脉络清晰,节奏紧凑,基本是以犯罪进行时的现场开始,事件发生后,FBI将几个相关联的案件合并(影片基本上都是从直接调查开始),从罪犯绑架或杀害的人质共同特征,受害者的个体特征,之前的活动轨迹,社交圈等等描述,侧写出罪犯的犯罪心理,年龄相貌,社会身份特征,锁定嫌疑人及其活动范围。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一个国产剧,类似的模仿,却没有那么细致和专注的分析环节,大部分都是看主角的颜值去了。大概也是剧本定位不一样所致吧。
看老美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总有一种能简单词语来概括。比如在和心理学有关的影视作品里,最多出现的就是童年,经历,心理缺失,身体或心理障碍,爱,和家庭。有很多西方的心理学家看来,成年人的种种不可自愈的心理障碍和阴影大多都是童年造成的。所以家庭在个人的人格塑造上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爱是真正的精神养料。美国的影片里会有浪漫的爱情,诚恳的友情,但是family永远会是主干,除了单一题材的作品。
素材可以是普通,被反复咀嚼的可以用新的包装和内容。国内的家庭伦理剧之所以不能超越,大概就是因为观念里的中国人觉得家只有那么大,生活范围只有那么大,生活可能永远都是琐碎。生活可能会意外给你惊喜或者惊吓,就像美国电影喜欢给观众带来刺激。普通的家庭可能就是因为某些原因失衡,某个生活细节可能就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
这不代表我们要以悲观防御的姿态小心翼翼地生活,就像前两天女生在酒店遇袭,很多作者所写的那样。在自己的生活范围里,尽力享受自己获得的每一份爱,珍惜每一份真情,既要活得自在,也要适当保留自我。安全感很多时候其实是给自己上的一门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