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大壳
1、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写作式操练:
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输出,即使是没有实践的输出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其实有时候,我们学习到的有些知识并不可能即刻转化为实践。那么为什么我还要进行输出呢?难道真的就是我一直理解的加深对已学习的知识的记忆吗?
今天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点。知识的学习一共分为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主;高手磨练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我一直以来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层次,书中提到了哪些知识点,我就学习哪些,很少带着问题去主动性学习,更不要提拓展性学习这回事了。有学者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信息的搬运工”,如果能够成功地搬运到大脑中算是不错地学习了,至少说明你将信息转化为了知识,可是我日常地学习知识可能只是搬运到我的眼前,然后一闪而过。也许有的词句可能对我刺激性比较大,或者解释了我之前的某种经历,被我的大脑给保存了下来,但更多的都是忘记了或者保存在大脑的临时储存器中。如果我们够勤快,及时做到复盘,才有被长期保存下来的可能。
这就显示出了写作的益处。
写作是对大脑中新旧知识的调配和重组,而且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是给别人看的,你就需要考量各种信息片段间的内在关联和深层逻辑,然后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游戏式操练:
在游戏中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设计式操练:
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2、获得技能意味 着你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哪怕一开始这种能力非常弱小。
3、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必备心态:时刻记住把知识当成一种动态的、可运用的、可以用来完成某件事的技能。
4、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5、构成学习者思维独特性的并非是他所录入的观点序列,而是他有能力启动和调用关联。
6、法国大学家彭加勒在《科学与方法》中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寻求相似,我们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别,在差别中我们首先应该选择最受强调的东西,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引人注目,而是因为他们最富有启发性。
7、对正在学习的知识需要进行解码,它分为下面三个层次:
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他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效果的实现方式?
8、问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
9、提问的关键是提出现实情境下的、可能具有开放性解答的问题,而非一个纯理论性的、封闭性的问题。
10、对待知识的学习态度:
第一,我们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第二,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三,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通过我们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第四,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获得解答,但是值得长期去探索(可以用到平行思考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1、好的学习者会是一个好的构建者和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