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ling的同事向她介绍方所,darling在网上逛的时候恰好看到周六那里有讲座,主题是香港的地理和文化,我们都觉得不错,可以去尝试一下。尤其这个方所开在太古汇,顺道去逛逛,买不起也无妨。再说当初面试过太古汇,也有好友在太古旗下的公司上班,挺有好感。
到了太古汇才知道方所在商场的地图上被归为生活时尚类,卖的东西也不局限于书。第一次去会有新意的地方,大空间、大人流和大书籍量,还有咖啡香。可惜供坐下阅读的位置也很少,但这里毕竟不是公益图书馆。
讲座设在收银台后独立的书屋。书屋像极马厮,人字形木制屋顶,两侧也是木制书架,中间七个椅子的宽度,摆了五张椅子,前后十排的长度。和darling到时已人满为患,匆匆看了一眼书屋外嘉宾的介绍,洛枫,香港大学硕士和加州大学博士,原来是文学研究,现在做文学和流行文化的评论。听了半小时,洛枫分享她的成长经历,串联了香港的教育、政治和文化。因为没有空座位,站着听还蛮辛苦。但是洛枫关于音乐、电影的描述大多符合我们的兴趣,所以并不是很难熬。
可是我并不享受这个过程。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台下听众,洛枫是一个台上讲者,她在影响我,灌输我,我就是没有办法接受所谓的分享,我想要极力抗拒这个单向的交流。
可是我又没有任何理由或者道具去宣泄我的情绪。想起这周的前五天,为了准备公司的总结会部门好多同事连续几天加班到夜里。在某天晚上7点本是晚餐的时候,我还忍着肚饿给darling电话抱怨。我不愿意把工作压力当做锻炼的机会,尤其这种压力来自领导的个人风格。我讨厌任何公司鼓吹的任何奉献精神。但是darling在电话里用一本书就点化了我的焦躁心境。她说她买了一本书,作者十年经历了四家企业,最后决定soho追寻自己的兴趣。终于soho了,回想起过去的十年,开心的还是在工作时发生的一些人和事。darling说你也经历了几家公司,有自己的经验,也许你正要融入现在的公司,但是又还没认可它。你已经有自己的个性和经验,融入意味某种放弃和改变。你将要融入,又不愿融入。
我当时很是释然,只不过听了讲座才发现,我不只是在职业方面对被塑造产生抗拒感而已,而是对所有改变我的试图都感到抗拒,包括这样想要影响听众的讲座。这种抗拒让我对独处开始需求,甚至渴望。我想这不是成不成熟的问题,而是失去了部分的学习能力,很难去接受对我而言新的思想或经历。
走时什么书都没买。因为我知道走出书店自己马上被人群稀释,什么狗屁文学都不敌回家修改下周要汇报工作的ppt重要。书店再大,不过是个慰藉之地,大多数来这里的,不过是偶尔需要慰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