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听一场演讲,当需要接受别人的某个观点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对方讲的是什么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对方得出了什么结论,针对这个结论,他是怎样通过各种理由有逻辑地进行分析推理(或论证),最后让这个结论成立。这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步骤。经常海绵式吸收各种观点的我们,却常常忽略。
一、要成为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第一步就得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引起对话过讨论的问题或争议。
结论:是一个个观点,需要其他子观点来支撑,是逐步推断出来的。
2、论题有两种:
一是,“是什么”问题——描述性论题
例1: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据能力?
例2:家庭暴力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
这类是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教材、杂志、网络、电视节目中较为常见,反映了我们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存在形式的好奇。
二是“应不应该”问题——规定性论题
例1:公立学校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
例2:对医疗补助欺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这些是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3、找论题的方法:
书中分享了两种方法,都比较容易掌握。
一是很多论题是由作者或者说话的人直接了当说出来的,提示词类似“我要问的问题是”;
二是需要我们从交流和会话的其他暗示进行判断,例如下面这篇文章,标题是“你是自由的”,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讨论的话题,而是需要我们从文章中的关键词“女性”、“全职妈妈”、“职场”等关键词去判断出作者要阐述的论题是,当女性荣升为母亲如何兼顾家庭与事业?
4、找结论的方法:
(1)寻找指示词
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因此可以判定
证明、显示出、我要说的重点是、告诉我们
出现这些关键词的地方,基本就是结论出现的地方。
如下面这篇“如何面对不如自己的孩子?”标题便是论题,结论在文章的最后,“所以”便是指示词。
另外,如果我们说话的目的是要明确无误告诉别人结论,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些指示词,引起读者注意。
(2)查看特定位置,开头或结尾。结论一般会在特定的位置出现。
例如上面提到的这篇文章《如何面对一个不如自己的孩子》,结论便在文章的结尾出现。
(3)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
(4)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一些作者他们常在一些论题上持有可预见的立场。
(5)问问“所以呢”?
结论经常是含蓄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问,来得出结论本身。
5、轮到我们自己写作时,也要注意:
(1)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例如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的想法是想要把《学会提问》中关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一次性分享,论题是: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但考虑到内容和篇幅,觉得一篇文章是无法实现的。所以缩小范围,先只从论题、结论和理由三个方面来讲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
(2)写作前先有一个明确的论题:
一篇好的文章,都会有作者重点、明确讨论的论题。这是区别作家成不成熟的重要标志。
(3)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老老实实把结论说出来,而且说得明明白白,其实是在帮助读者和听众,不仅节省读者的精力,而且可以提高文章的逻辑。这也提醒我们写作建议有个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必须竭尽所能好好组织自己的思想,然后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
二、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才能判定结论的价值,这是批判性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1、理由是什么?
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这些陈述是构建结论可信度的基础。
一个人有没有头脑,说话靠不靠谱,主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是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的时候。例如当大家在讨论购买iphoneX还是iphone8,会有一些人发表这样的看法:肯定买X不买8啊!面对这样的观点和结论我们必须提问,询问他的理由。如果他答不上或者只是回答“我就是这么认为的。”说明此人没有详细去了解二者的区别,那么我们对这样的结论是很不满意的。
2、理由和结论相结合,构成了论证,这是我们进行判断的依据。
结论与理由必须都找到,二者中有一个找不到,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客观评价这一论证的机会。
3、找理由:为什么要相信这个观点?
(1)采取质疑的态度去接触每一个论证,第一个要问的问题便是:为什么?
例如: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晚饭决定寿命”,我们必须问“为什么”,而下方的文字并没有提供理由,而告诉了我们寻找理由的渠道,如果我们选择相信这个结论,那么最好按迹去找找支撑此观点的理由。
4、找理由有提示词
因为、鉴于、由以下材料支撑、证据是、研究显示、第一,第二,第三......
请记住:推理论证的基本结构是“甲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乙”。以上这些关键词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论证的理由。
5、轮到我们自己写作时,也要注意:
(1)在做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
每一个结论都是由多个理由支撑,在我们下结论前,最好穷尽我们的所能,从主题阅读的书籍、新闻媒体刊物、相关文章、统计数据等多渠道寻找可能存在的理由,让结论更加有说服力。
(2)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①在特定的句子里使用指示词或短语来辅助;
②提供文章或演说的提纲或内容梗概:
可以在文章一开始就简要介绍理由,列出文章的提纲,让读者知道从这篇文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
在阅读书籍、文章、听演讲或者与别人交流对话的时候,当我们需要接收一个观点时,先找出对方的论题、结论以及对应的理由论证,方法如上,若结论有理由的合理支撑,我们便可以同意对方所抛出的观点,当转换到我们自己要输出观点时,也必须注意上面的方法。这便是《学会提问》一书中分享的练习批判性思维的首先步骤。
附思维导图:
以上。
end
我是双桅船sansa
为打造“平行世界”而精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