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省厅借调的那些事儿
常在机关应答人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在省厅借调的事儿。凑个热闹,我也聊聊在省厅借调的事儿。
说是借调,我更愿意称为跟班学习或者镀金,因为当时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手续,全凭一句话。
我当时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县级市,党委工作部门。
所在科室,为了不让人对号入座,就称为信息科,上面对应的处室就称为信息处。
当时,我已经离开了这个部门信息科,到另外一个部门工作了。
但是,我还没来得及告诉我上一级的信息处处长,他的电话就来了。
他打电话告诉我,大致意思是,省里信息处正在起草个文件,需要抽个人帮助起草工作。
话说得很模糊,说如果起草文件不错的话,将来有可能留下。
这对于我来说,真是个好事儿,当时才刚30出头,去了之后还可以奋斗几年,弄个处级干部应该不成问题。
现在想想,自己想多了。
哈哈。
我这个对口的处长让我和省厅的信息处处长联系,非常紧张地联系到对方后,谁知道对方很客气,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威严。
省厅的信息处处长让我周一一早就去报道,我去了之后,找到处长,处长又把我领到处内的大办公室,给大家作了介绍。
很正式、很认真,对于基层的小人物来说,很是有些尴尬。
随后,处长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有个稿子,你先帮我们起草一下,回头发给我们。
后来才知道,这个稿子算是一个考试,因为这个稿子让后来的三个前来借调,或曰帮忙的哥们都写了。
自然,作为老油条,我也知道,这是一个考试,人家也是要试试活儿,看能不能用。
由于抱着美好的期待,所以,我很下劲,回来后就熬了一个大半夜,第二天又认真作了修改,还请推荐我的市信息处处长给提了意见。
修改整理后,给省厅发了过去。然后,就是“静候佳音”。
大致过了两天,通知周一过去报到。
去了之后,处长首先安排人帮我们办理餐卡、出入证和住宿等问题。
当时,想着能够出入这么高级领导机关,说实在,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头一天上班,下午六点该下班了,但是,因为有个主要领导的讲话,当晚要定住初稿,明早提交分管领导审阅。
我就想去食堂赶快吃饭,好回来陪着加班。
所谓陪,是因为刚去,什么都是“两眼一抹黑”,知道干不了什么,也不会安排你什么工作。
但是,处长更干脆,为了节约时间,直接要的盒饭。
简单吃完后,还是没什么事儿,只是看着大家忙着,很像自己刚上班时候的样子:周围人忙得团团转,自己一个人呆在角落里,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熬到十点多,处长让我和处内另外一名资深借调人员回住宿的地方休息去。
说实在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很想看看人家是怎么讨论稿子的。
同行的资深人员不以为然,“没事,以后有的是机会”。
真的,以后有的是机会,这个机会太频繁了。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吃完饭,准备先到办公室整理一下内务,抹抹桌子扫扫地。
到办公室的时候,也就七点半的样子,发现昨晚加班的人都在,很吃惊:“你们怎么都来这么早?”
处长笑了,“他们昨天晚上都没有走。”
说实在的,真让我震惊了。
在我有限的加班概念里,加班,就是熬到十一二点,就可以了,哪还有熬通宵的说法,而且是大规模地作战。
谁知道,第二天,我就有了熬通宵的经历。
因为上面来个领导,有个座谈,领导要求把全程录音原汁原味整理出来。
这玩意儿不能外包给别人,就安排给我和另外一个哥们整理了,要求一个晚上整理出来。
好家伙,两个小时的座谈讲话,按照1:5的比例,我们两个小时就得10个小时。这是正常情况,但是录音很不清晰,加上领导说话又带有口音,可把哥给难为坏了。
上午上班前,基本上整理出来了,当整理完、自认为差不多,然后长舒一口气的时候,我听见自己的脖子在左右转的时候,能够听见咯吱咯吱的声响。
这把我吓坏了。哥还没有下过这么大的劲儿呢。
稿子拿上去,自认为很努力、差不多的东西,处内的同志又帮助改了不少。
后来的日子,就是经常这样连明彻夜的加班,持续了有半年之久。
而且,周末也难得休息,有一次,半个多月都没有回家看孩子一面。
有一天晚上,还是加班,因为中央空调晚上不开,热得难受,实在困得难受,我就找了个椅子躺在走廊里,想眯一会儿,希图有一些风吹过来,凉快一些。
即便如此,还是热得睡不着,好容易睡着了,马上又热醒了,醒了,又困得不行,那种感觉真是要命。
我忽然觉得悲哀,30多岁了,来到这里,图个什么呢?
于是,去意已决,就着手回去,然后就回来了。
回来之后,我自己梳理了一下这个过程,大致这么个来龙去脉。
当时,省厅缺少人手,有一部分空编,大家也都知道,马上要进一批人,只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进行而已。
省厅要求各省辖市推荐人员到省厅借调帮助工作,省辖市的也怕耽误人前程,就问有什么待遇。
都是老油条,说得很含糊,“如果表现得好,可以留下来。”
当时已经疯传下来,马上要考试,只是需要各省辖市推荐后参加考试。
借调人员,像我们这种的,不用推荐,可以直接参加考试。
只是,要命的是,我们几个,都不具备公务员资格,所以,不能参加他们的考试。
既然这样,干脆回来了。
回来后,我审视整个过程,我们在基层的水平太毛糙了,至少我是这样的,不能屎盆子扣到所有人头上。
现在看来,省里那些人处级、厅级待遇,一点不过分,他们付出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值得这些待遇。
后来,我回到原单位后,一个领导深刻地对我指出,“**,如果当初你在省里表现非常优秀,他们都离不开你,你想会放你回来不?”
意指我文字功夫太差。我承认,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文字能力越来越成为职场致胜的利器”。
我也可以举个例子,在省厅待久了,遇上了一个忘年交。
这个老兄谈及了自己怎么进到省厅的。他说当年他作为办公室副主任,来到省厅拜年,看需要准备什么年货。
省厅领导说,什么也不需要,只需要你留下来帮助把这段的文字难关给应付过去,就是给我们办年货了。
然后,这老兄文字出众,省厅领导一看舍不得了,就直接把他调了进去。
回到我们领导批评我的那样,说实在的,我做不到。
如果做到“离不开”,我估计得花费太大的代价,这个代价不敢想象。
当然,这个事情也很难说。
再当然的是,文字这东西,如果贴上标签,你就成了一个“写材料的”,干不成什么事。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一方面上上下下,特别是上级领导机关说文字工作者匮乏;另一方面,大家都觉得搞文字的没出息、不实惠、进步慢,赶不上业务处室的人,也都视若畏途,裹足不前,谁都不想招惹文字工作。
扯远了。文字又超1500字,已经将近2600,估计又没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