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介绍《三个广告牌》是今年电影中的最佳。找到影片资源后,我迫不及待的从头看到尾。没有特效,故事背景也是现代,没有奇幻惊异,也没有惊悚恐惧……但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居然让我好几次眼眶湿润,反复看了几遍,如一壶浓酒,表面平静内里浓烈,值得一尝再尝。
米尔德里德的女儿安吉拉被强奸烧死,警察迟迟未破案,米尔德里德不满警察的无作为,租下三块广告牌分别写下“强奸致死;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重新引起人们关注的三块广告牌,给小镇的警局带来了新的变化,也改变了米尔德里德的生活。
我一直在问自己这部影片好在哪里?为什么可以获得大家的赞誉?
首先最最基本的它做到了足够真实,无论是情节还是表演上。我认为一部影片如果想要表达悲伤,高级的作法是含蓄,无需大吼大叫的震荡,也可以达到触动人心的效果,静静的将灾难后的改变展现给人看,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这部影片的基色是悲凉的,但影片并没有展现最悲伤血腥的场景,而是选择从女孩死后7个月开始讲起。米尔德里德在广告牌上控诉威洛比,面对一位母亲的控诉他无奈自责,但身患癌症的他没有时间也没有了精力,最终他选择自杀,这也让米尔德里德成为全镇唾骂的对象,而威洛比却是支持她的对象,死前为她付了一个月的广告费。
这部影片让我感动的还有,它不仅仅只是展现人性的黑暗,而是在告诉人们黑暗来源的缘由,让人们得以思考。迪克逊下黑手惩罚帮助米尔德里德的朋友,酗酒自大看起来是警察里的毒瘤,但在威洛比死后的信件中我们才得知,迪克逊的理想居然是成为一名侦探!是成长中缺爱和自卑才导致他现在的暴躁易怒,一旦有人告诉他“要平静,你可以”时,他有了巨大的改变,迪克逊走出母亲与愤怒的阴影,真正理解米尔德里德的痛苦并开始帮忙查案,人性的恶是可以用善来化解的,尽管此刻他已经不是警察。
而对于案情的展示,也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威胁米尔德里德的男子原来并不是杀死安吉拉的凶手,他是一名军人,在伊拉克对一名女孩做了同样的罪行,却没有丝毫悔恨,威胁米尔德里德并在酒吧吹嘘自己,战争改变了他的人性,而美国政府尽管知情却不加惩罚。
影片的最后,米尔德里德和迪克逊一起带着一把枪开车前往男子住处。
路上,米尔德里德问迪克逊“你能确定吗”
“杀了那个人吗?不确定,你呢”
“不太确定,我想我们可以路上再决定”
他们也许会杀了那个人,也许不会;那个人也许开始悔悟,也许不会。最终的结局交给观众,对善与恶的把控在于每个人的想象。
影片非常善于用细节突显人物性格。米尔德里德是一位如钢铁般硬朗尖锐的母亲,但曾经的她并不是这样。
开篇处,米尔德里德在广告公司谈论租三块广告牌,窗旁一只蟑螂四脚朝天拼死挣扎,她轻轻的用手指帮它翻身。再有广告牌被烧后,心力交瘁的米尔德里德坐在床边哭泣,此时的她脚上穿一双粉嫩的兔子拖鞋,说着“我不会被他们这群婊子打败”。无论外表她多么强悍,实际上她都是一个女人。曾经的她也是长发飘飘,只是从她走进广告公司,租下三块广告牌时,她就决定自己不是女人,而是为女儿战斗的战士。
去年,同样以丧子作为题材的还有一部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父母为逝去儿子讨公道的过程中,与凶手间的智力对决。与《三个广告牌》相似的题材,却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方式,罗生门式的剧情反转、剑拔弩张的悬疑,非常值得一看。
过去的2017,新闻报道了很多遭遇不公的案例。“江歌案”、赵先森的“教科书式耍赖”……伤痛逼迫江歌妈妈成为现实版的“米尔德里德”,而赵先森直到现在也没有获得应有的赔款。每次看到这些活生生的真实报道,我都害怕无力,不知道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能做到赵先森的理智,江歌妈妈的坚强吗?
现实残酷又可笑,世界也远没有想象的善良又友好……但并不能因为他们就放弃对世界美好的渴望。威洛比死后,留给迪克逊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平静,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拥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