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优雅,朋友们一定会想到赫本的那种高贵美丽,尊贵高雅。她的美好让好多女性都望尘莫及,对于多数普通的人来说,我们活不出那种高贵的优雅,但我们可以活出自己的优雅,那么该如何去做一个优雅的女子呢?我给大家介绍一篇文章,作为自己的私房收藏文章,我很中意这篇。下面通过这个平台分享给大家:
90高龄的蒋英女士在屏幕上娓娓而谈,她发出的每一个字都清晰明白,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轻柔婉转。一件蓝底白色的外套,领口间松松挽起一条白底蓝色的丝巾满头银丝蓬松有致,神采烁烁的明眸,白皙的肌肤,无论多么漫长的岁月都无法剥夺她的高贵和美丽,她92岁的一生可以用一个词来诠释--优雅。
她几乎拥有一切尽显优雅的本钱--中国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之女、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钱学森夫人,这种贵族式的优雅让我想起出身寒门小户、衣着简陋朴素、甚至目不识丁、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女人。
婆婆生了四个儿子,人多口阔,进账少出项多,在村里全是穷人了,两间土坯房和半间披厦里只有一爿土灶,两只矮柜和一张木板子床。可是你一进去,就觉得有股子精神气--只有锅边上贴了几块白瓷片的泥巴土灶擦得光光亮亮,床上几床补丁摞补丁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花布被面下露出的粗布被头浆洗得雪白雪白,矮柜上的瓶瓶罐罐放的规规矩矩,脚下连水泥都没铺的地扫的干干净净。如果你脚上的鞋沾灰带土,你都不好意思迈进去,得在路腿上蹭一蹭;如果你感冒伤风,躺着鼻涕含着痰,可不敢像在别人家张口就一擤一啐,就忍着憋着,连村子里的二流子在这个面相清癯、身材瘦弱的女主人跟前,都不好意思把脏话说出口。
婆婆总是用缺齿的木梳蘸点头油,梳个服服帖帖的把髻头儿,她也没什么光鲜衣衫,几身粗布衣裳,常穿一件洗得清亮水汪的蓝布大褂,上面一排盘襟斜扣丝合缝。就是下完稻田上岸,不管多累,必用帕子擦洗一番,走在回家的道上浑身上下再不见一滴泥星。她走到肉摊前,掏出2块钱说割点肉,屠夫都毕恭毕敬地给她最好的;走到谁家门口站下,谁家的媳妇都赶紧端出个板凳,用抹布擦了又擦,她随便说句话,大家都竖起耳朵挺好了,全是理,都在理……
上世纪80年代,这个贫寒之家连着出了两位大学生,整个乡里都轰动了,但村里的人们并不觉得有多意外,女主人心气高,做事勤劳,做人有章法,她的孩子自然也聪明,晓得给娘争脸面。大字不识一个的婆婆,那种在尘土中显尊荣,在卑微中露不凡的气派到底是禀自何方?古人云“贫家净地扫,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度自是风雅”。说人家穷门小户把地扫得一尘不染,穷人之女把头梳的一起不乱,虽无富丽堂皇和珠玉满头的装饰,但那种气度甚是自然大方,尊贵高雅。从某种程度上说蒋英雍容华贵的优雅和婆婆不卑不亢的优雅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正的优雅不是一种绝不委身下嫁的孤芳自赏,一种断不能坠落尘埃的青云出岫,它不是挎名包戴珠宝、着青花曳地长裙走红毯,也不是写风花吟宋词、走在人海中引人回眸,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净窗明户,观长无流云飞渡,瞰山下人寰如蚁。
是不是很不错的一篇文章,那个时代也许离我们远去了,可文中婆婆的那种精神气却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一个从尘埃里走出的婆婆活出了优雅,我们可以学习婆婆的这种精神气,让我们可以从容淡定面对生活,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优雅。这文章从我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就一直指导着,激励着自己,让自己可以做的好些,再好些。
如果此文能对看到的朋友们有一丁点帮助,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原文的作者我没有记录下来,希望原作者看到后不要凶我,我真的觉得婆婆的这种精神气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所以就分享给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