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在《为何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好学校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 》一文写到:“为什么所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谁能回答我?谁又能破解这个难题?而破解这个难题,也许是中国基础教育走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希望所在。”
今天突发感想,想为好学校说句话。
好学校可以成就学生拥抱更好的自己。一流医院也是同理,难治的病人纷纷投奔,也是为了得到最理想的治疗。
对于结果,学生对学校和病人对医院的期待是一样的——让自己更好。
可是学习和治病毕竟不同。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肉体上的。
精神上出现漏洞,可能自己察觉不到,或者察觉到了也可以视若无睹。三五十年,甚至百八十年不理也没关系。反正,人各有志,不好好学习也不影响生存。就算影响生存,那也是将来的事情。但是,若身体上出现问题,头疼脑热就可能立刻让人痛苦不堪。如若摊上大病,那可是关乎性命。而且,当下就会有痛感。拖不起。
所以了,主动学习者寡,主动就医者众。
学习,是一件特别需要自控力的事情。一个不能管控自己的人,就算把他送到好学校,他就能变好吗?真的未必。
再好的教育资源,也需要遇见懂得珍惜的学生。进一步讲,纵是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所有的学校都是全世界一流学校。可是学生表现,依旧会清晰地分出三六九等。
因为,一个孩子是否能适应优质资源,绝不仅仅是学校本身的问题。背后的家庭影响尤为强大。
眼下这些农村孩子,不思进取者是大部分。你把他们送进一流的学校,他们就能好好学习了吗?不好说。以现状看,很难改变思想。
当一个人分不清荣辱,把学习当成莫大负担的时候,甚至一心一意要做未来社会的低保户(因为有救济,可以不劳动)的时候,好学校恐怕也爱莫能助。
恕我悲观,当如此学生越来越多,那么,好学校也就必然不能称其“好”了。
学校,不是万能的救世主,教育也有无力的时候。所以,若不能先救救家长,再好的学校推到孩子面前,他们也只是漠然不为所动。
活着就行,已成为当下多少家庭的教育信条。孩子,不过是宠物一只。甚至连宠物也不及。只管吃喝,连打理都不操心。孩子每天就那么脏兮兮臭烘烘地出入人群。对孩子那些没有家教的言行更是完全看不见了。
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真的是一流学校就能调理好的吗?
别以为这样的孩子只是个别,绝不是。
家长明确表态放弃孩子的学习,任其在学校混日子,这样的情况,在农村为数并不少。
所以,孩子能不能进好学校,恐怕也和家长的层次有一定关系——经济上的,教育理念上的。
越是穷人,越无视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