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在他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边,有一篇《长期究竟是多长》的文章说学习使人长寿,且对越有能力的人来说,“长期”的时限越短,于是,他们在“长期”过去之后,相对于别人有着更长的“自由”时限,即学习使人拥有更高质量的长寿……他列举了自己通过学习英语,获得了另一种语言的平行空间。李老师有一个公众号,叫学习学习再学习。大力推荐学习英语、写作、编程、演讲等等各种知识。知识的价值已经被更多的人重视起来。
但要说起延长寿命,又何止学习一种方式。其实光是学习这个过程也不一定是延长寿命,我觉得是掌握多种不同领域的知识,灵活运用那些知识或者技能而获得的同一时间内多维度的不同感知、不同空间的立体体验。当然,这是我的想法,源于那些只有吃、睡、干活这样一种单一维度的生活状态的推测。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智能分为8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大部分的普通人,在任意一个领域、一种智能中也很难做到非常优秀,要达到优秀,就要刻意练习,但刻意练习也是有方法和策略的,一味的努力却没有进展只能是磨洋工。刻意练习需要反馈、点评和不断改进,这个过程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由开展也是容易偏离的。
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有一个心流(flow)的理论: 当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时候,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要求高度专注和创造性的活动中。
比如,球类竞技运动员(乒乓球)在比赛及日常训练中,能够将每一种球对应的场景印刻在脑子里,在他们眼中,不到1分钟的快速来回竟然能变成一帧一帧的动画效果。他们的眼睛如同时光放大器,将1分钟变成10分钟,变成30分钟,以便他们做出合理的回应动作。这能不能算延长寿命呢?
画家在创作一幅画的时候,不管什么流派,总要一笔一笔的绘出图像,画家在描绘局部的时候,心中一定有画作整体。他心中自有想要画出的图景,运用他的想象力,用画笔来表现出他内心想表达的东西。
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等都是封建时代的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奇幻想象。那些形象和角色是以人为模型,以发生的事件为框架勾勒出的作者脑中的世界。
小说家创作一本小说的时候,他必先让自己活在那个场景之中,又不只于活在其中,而是以上帝的视角安排、支配角色和情节的变化。他把自己的作品当做自己的孩子,为角色欢欣、为角色哀伤。在创作中他的内心无数次冲撞激荡,他用一年写了别人的一辈子,他也感受了别人的一辈子。写完的时刻就是出世的时刻,那是比常人多活了一辈子。
同样的,演员通过演绎某个角色,让自己活成另外一个人,他们活成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背离的人,在一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里穿过角色的一生。好的演员,往往特别入戏,他们把自己变成演绎的那个角色,甚至在拍戏结束后,他久久不能从角色中走出来。
因《最强大脑》而走红的水哥,凭借微观辨水俘获大量的粉丝。但他的视力却很差,受伤后仅一只能看见的左眼迅速下降到0.4。而他自己对此的解释似乎只有艺术家才能明白:“我辨识水靠的是想象力,就像平时画的画儿一样,说实话我自己也琢磨不透,还在研究自己辨识的方法是不是和绘画的手法有相似 。”
他形容在家中的日子是上山。看来山顶的风景只有他独自欣赏。
另外,中国古代的兵书《孙子兵法》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想必那布局谋略不在千里沙场,倒在帷幔之中。而军师对战场时局、武器的使用、用人的谋略的掌握和控制程度,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课本中《草船借箭》一篇诸葛亮根据推测三天内天气的情况,来谋划用兵打仗,自是占尽天时。
其实,不管是任何一种外在形式,画画、棋类、运动、写小说等等,当到达高手阶段的时候,其实都是思维和想象力的高度结合。高手博弈,那真是山上一天,山下一年。我觉得,这是长寿的真正秘诀。
附:
前两天在微信读书中看到书友分享的一段,虽觉得情欲感较重,但写得生动形象。书友评:这一段活灵活现!小说家再现偷情,必须亲身体验么?不必,想象力足矣。故有此篇唠叨文章。
《等待》哈金
她的指尖轻轻地挠过他的掌心,抚摩着手上的纹路,好像在读他的财线和生命线。他摸了摸她的手,温暖、光滑,没有一点老茧在上面。同淑玉的手掌多么不同啊!她掐掐他的拇指肚,他握住了她的小指头,揉搓把玩。她用指甲在他手腕上划划,痒得他反手捉住了她的手,两人的手指交织在一起。两只纠缠的手休息了一会儿,又翻上来,彼此抚弄摩挲了很长时间。孔林的心快要从嘴里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