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余秀华,出现在舆论焦点之上,我的内心总会忍不住一声叹息。
或许是因为看到她,好不容易鼓足勇气,从婚姻的牢笼里挣脱出来,又陷进了“爱情”的泥潭,还被所谓的心爱之人将隐私曝光在公众面前,让其丑态百出沦为笑料,而感到心疼和不值。
同时我又在想,如果当初她没有走那一步,现在会不会过得好一些呢?
我也不知道,但我对余秀华这个人,却始终充满着好奇。
为了更了解她,我把之前看过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重新看了一遍又一遍。
初秋的早晨,余秀华晃晃悠悠地走在两边都是一大片金黄麦穗的田埂上,神情轻松自在,像是一个正在与大自然嬉戏的孩子,画面温馨而宁静。
早饭过后,她一手拿着刚磨好的镰刀,一手扛着竹篮,到地里割野草,给家里养的几只兔子,准备一天的口粮。
不忙的时候,余秀华又会抱起一盆前日换下的衣裳,拿到池塘边去搓洗。
在她因身体的残疾而导致走路一深一浅,旁人看起来略显滑稽之时,她说出了自己对婚姻的失望:
"下雨的时候,他从来不接我,看到我摔倒了,还会嘲笑我......"
他,是余秀华的丈夫,因为家里穷,做了上门女婿。
对于和丈夫的这段婚姻,即使两人唯一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余秀华依旧对母亲充满了怨言。
在她19岁,正是女孩春心萌动的年纪,被母亲许配给了这个大她十几岁,看起来土里土气和不解风情的男人。
余秀华觉得,母亲的所作所为,全都是因为所谓的面子,是因为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被周围人议论。
而这场在余秀华眼里极其不般配的婚姻,母亲却表示很满意,直言把女婿当儿子看待.
她不理解母亲,就像母亲理解不了她一样......
2015年初,乘着着互联网兴起的东风,余秀华写的诗歌,忽然在一夜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除了《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大胆和裸露的言语,从一个女性嘴里说出来,让读者感到惊讶和佩服其勇气可嘉之外,更吸引大家的是贴在余秀华身上的几个标签:
脑瘫,诗人,村妇。
这其中任何两个词放在一起,都显得特别突兀的身份,却成就了默默无闻的余秀华。
在人们的好奇和关注下,余秀华陆续参加了很多节目。但即便有了名人的光环,以及相比以往更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加持,她却依然坦言,还没有完全接受自己。
因为身体的残疾,导致爱情一直离自己很远,所以心里充满了不甘。这是余秀华最大的遗憾,然而生活的遗憾,远不仅如此。
2015年年中,母亲身体不舒服。
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已经患癌一个月,并且还是晚期。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余秀华一下子懵了。她说,宁愿这个病是生在自己身上。
此时的母亲却不慌不急,好像早已接受了命运给自己的这个安排,她唯一担心的是正在闹离婚的余秀华:"女儿现在名气这么大选择离婚,到时候背负一个抛弃糟糠之夫的骂名怎么办?自己走了之后,谁来照顾身体残疾的女儿?"
母亲忧心忡忡,以近乎乞求的态度,希望余秀华看在自己生病的份上,不要走离婚这条路,给孩子和自己留一个完整的家。
但不管怎么劝都没用,余秀华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决定,在39岁的年纪叛逆了一回。
她说,很感谢这一年的经历,让她终于有能力走出这一步,尽管她以前想了无数次。
只是离婚,并没有想象的顺利。
丈夫从前期的拉扯,表示余秀华走到哪,自己就跟到哪,并为自己在这个家付出那么多年,到头来只换来一句滚蛋而愤愤不平,再到后面经过多次协商后得到满意的财产分割方案时终于同意离婚。
这让余秀华第一次觉得:有钱真好啊!
2015年的冬天,余秀华和丈夫尹世平, 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
在从民政局回去的路上,刚拿到离婚证的余秀华,浑身尽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坐在身旁寡言少语的前夫,也仿佛终于松了一口气似的说,这样的选择对两人都是解脱。并一字一句郑重的表示,以后儿子的学杂费,自己该出的一定会出,一分都不会少。
脸上的笑容,也从开始的轻松,逐渐变得苦涩,再恢复到平静......
“在一起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会没有感情呢?”他说。
从村口通往家里的那条路,坑坑洼洼特别难走,一如往常。
这一次,余秀华却罕见的叫住了走在前面的前夫,扶了自己一把。
前夫:"我对你不好吗?"
余秀华:“你对我很好”
之前所有的失望和怨恨,还有痛苦和纠葛,在这最后牵手搀扶的瞬间,在这一来一回的平静对话里,仿佛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晚上,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顿饭,成了余秀华和前夫的散伙饭。除了两个当事人,其他人都吃得不是滋味。
母亲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恨铁不成钢的说:“早点死了算了。”
事情已成定局,再怎么劝都无济于事,母亲心里也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前夫收拾出全部家当:一个行李箱,一卷铺盖,一个装满杂物的红色塑料袋。
面对站在一旁无奈和不舍的余秀华母亲,他简单地道了一声安慰的告别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个家.....
纪录片结尾,镜头一转:
微风吹起房间的窗帘,旁边红色床单上鸳鸯戏水的图案鲜艳如新;
门前的地上是一堆准备来年做种子的大蒜头;
屋后的树上稀稀落落的挂着几个还未成熟的桔子;
阳光穿过屋内小院的门窗,斑驳的墙壁上留下一排晾晒腊鱼的影子.......
纪录片放到这里,差不多已结束。
影片的最后,遗憾得知余秀华的母亲,最终还是没有战胜病魔,在余秀华离婚的第二年,离开了人世。
这位善良的农村老太太,自始至终都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这句话,只是余秀华不懂,或者说不想懂.......
时至今日,余秀华凭借着每年不菲的稿费,已经不再需要为工作和生计发愁,也过上了在当今社会大多数女性都向往的财富自由和经济独立的生活。
从这一点来说,她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
只是,在某一个无法入眠的深夜,她是否会留念曾经的生活:
天刚刚亮,被鸡鸣和鸟叫声唤醒后,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行在沾满露珠的草丛中,提着刚割满的一篮子青草 ,回到小木屋内,给围栏里一群正在嗷嗷待哺的兔子们投食。
此时,屋外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吃饭啦......
吃完饭后,到处遛弯。
或者是在田埂上、在麦田里、在村头的马路上。
又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坐在大树底下静静的发呆......
下午的时候,门前的大树在风的召唤下送来一缕清凉,此时正好在门口摆上一张小桌子和小凳子,以及一个笔记本电脑。
一首又一首酝酿已久的诗,又在指尖的舞蹈中诞生了:
“在月光里静默的麦子,它们之间轻微的摩擦,就是人间万物在相爱了”
“深夜,看见父亲背着月亮在吸烟,那个生长过万斤麦子的脊背,越来越窄了”
“坐了很久,两块云还没有合。天空空出的伤口,还没有长出新鲜的肉。五月的草,绿出自己的命,一半在根里,一半在草尖。”
“风太小,恨倒不下去,爱立不起来。一棵草,有怎样的绿,就有怎样的荒,雨淋不进去,风吹不出来。”
“一直到最后,两块云也没有合拢。她站起来,身上全是骨头断裂的脆响。蝴蝶断裂的一只翅膀,从草叶上下滑。”
.......
晚饭后,再悠闲地躺在床上,听一听收音机里,同一个世界里的另一个灵魂跟自己的对话,然后沉沉睡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自我编织的精神花园里,憧憬着似乎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爱情。
用李健评价余秀华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样的生活,大概就是现实版的"云里写诗,泥里生活"吧......
最近一段时间,余秀华时不时的会占据娱乐版面的热搜榜,吸引大家眼球的不再是她曾经身残志坚的农村女诗人的身份,而是一个有名的中年女人和一个鸡贼小男人的狗血爱情连续剧。
记得她在成名初期,在面对拍摄的镜头时,曾透露出自己内心的迷茫和惶恐。因为她深知舆论将她捧得越高,将来有一天就会跌得越重。
可是现在的她,好像已经不在乎这一切了,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反而能以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从容去回应。
余秀华,变了吗?又或许没变?
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
有人说,余秀华就像个小孩,灵魂受不了禁锢,但跳出来后的世俗,她也未必能独自面对,命运如此。
我希望这不是她最终的宿命,但愿她终有一天,即使没有遇到真正的爱情,也能够由内而外的接受自己,并活出自己真正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