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之事,则事事平常。这不起眼的“平常心”,看似随意,实则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
修得平常心,方解得与失。孔子观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方明“满招损,谦受益”之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方知“智者一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孟子》中提及鱼与熊掌,生死与大义的利益关系时“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方晓“舍得”——有舍才有得;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亦是此理。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够看淡得失而不拘泥于俗事。
修得平常心,方致志与世。范仲淹出身寒门,划粥充饥,十年寒窗方入仕,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方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其豁达、潇洒,却恰似一故人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好一个“桀骜不驯”,使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李太白。再看那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却是那“心远地自偏”之劳矣,随心所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乃周公敦颐之君子之志矣。嗟夫!古之众人学习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何也?盖以中有足乐者也。拥有一颗平常心,方能使人明志,使人入世知足,避世常乐。
修得平常心,更晓成长之不易。《城南旧事》中父亲的突然离世,母亲的病,年幼的弟妹,远行的亲戚,故友,仆从,对于那参加完小学毕业典礼归家,听闻噩耗的英子而言,确是不小的打击,可她却在心中默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该长大了。”而弘一法师李叔同,其少年时家境殷实,过了好一段风情才子之生活,尔后,在俗世中几经浮沉,终在1918年剃度出家,皈依佛门,留下“爱是慈悲”给妻子;留下“悲欣交集”给世人。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方能不惧成长,直面未来。
人生如棋,修得平常心,看淡世间事,方可在对弈落子时的间隙,品一口陈茗,留一室茶香。且看杯中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旋律仍久久不息。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人生如棋,且看世间事,局里局外,一生好走。且尽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