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开始,来了几位新同事,身边一下子莺莺燕燕、鸟语花香,顿觉可能自己也会变得格外的年轻。
转眼快一年了,一谈到几位新同事,大家面面相觑,几不可见地摇摇头,资历更老的便会直言不讳道:“现在的年轻人啊,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这人情世故,并不是圆滑厚黑,仅仅就是两个字“谦逊”。
看到这两个字,肯定便有人会跳将出来:“现在这社会,还谦虚哪里争得到机会!得张扬得敢说敢做才是硬道理。”
别急,待我跟您分享几个故事。
-01-
我以为人与人之间可以是简单的纯粹的,从未想过还需要什么目的。
刚来的时候,许多事情他们很不熟悉,于是便安排了一位老教师指点。老教师精心备课,仔细讲解,在最后还不忘叮嘱: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手机不关机微信随时解答云云。
那几天便是电话铃声和微信提示声音此起彼伏,老教师乐呵呵地有问必答,甚至亲自去往各自办公室指点。回来便和我们说,这帮孩子真懂礼貌啊,师父师父的叫的我心里特别舒坦。
不久,要教的也便教完了。电话和微信的提示铃声渐渐消失不见。
挂念着这些临时弟子们的老教师有一日在校园里,见到对面几个笑靥如花的“他的弟子”们,满脸微笑,正欲开口招呼,弟子们扫了他一眼,继续谈天说地,飘然远去。
再一日,老教师去往食堂,临时弟子们里曾和他联系最多的,一见面便是师父师父叫得甜腻腻的“大弟子”正在坐在他旁边,拿眼睛看了师父一眼,又长久地盯着自己的饭菜。
“师父”表示特别的伤心。
终有一日,弟子们的直系领导忍不住问起这事,弟子们一脸惊讶,“有必要专门打招呼吗?现在又没什么事。”
-02-
我也是自己的王,唯我独尊这一套不能用在别人身上。
再一日,弟子们中的一个突然打电话给我,表示:我想看一下高三的复习书,等下到你办公室来。
我诚惶诚恐,这可怎么办,我正因身体不适在外输液呢。于是我回:有事在外,要不下次?
半个小时后之后,弟子又打电话给我,表示:你还要多久?我在你办公室都等了半个小时了。
我:……我有事在外。
她:请问你到底是何事?是组长给你安排的事,还是哪个的事,重要吗?
末了,她补充一句:我必须要这本书去看,不要试卷,是要资料。你是私事的话,希望你克服一下,回来拿给我。
我:……我在吊盐水。
她:哦。那我明天再来,早上。
最后我回去之后,发现她要的复习书刚好是我正在拿来上课的那本,我自己的笔记做得密密麻麻,便和她说只能借,不能给,要不去买一本新的。
她道:我就是要你这本做了笔记的。
我的内心戏:我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03-
得饶人处且饶人。不是所有的寸步不让都是理所当然。
再一日,弟子们中有一位名声大噪。
原是他班书籍书目有误,他曾往教务处询问,得到的答复是:稍等几天。
几天过后,他在教职工微信群突然发难:教科书还是没有!到底谁负责这事?
教务处很快回复他:早已补订,快递已到,送到了年级组办公室。
看到消息的我们,会心一笑:书终于到了,这下学生们不用几个人看一本了。
结果群里的消息不断更新,全被他的消息刷屏:
应该要通知我本人,不然谁知道书是哪个的?
教务处太不作为了,好几天了,今天才解决问题。
云云。
我就气愤了。然而今日我写下这件事,我便有些羞愧,因为我当时气愤,是因为他指责的对象式我最尊敬的曾经的老师。
可时至今日再回首,才知道当时我的老师,也就是教务处的负责人全程沉默的原因。
他觉得自己确实有失职吧?以他的兢兢业业,一辈子奉献给教育事业,从未在职务上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的性格来说,被一个刚进入单位的青年人指责的难堪,绝对比不上自己工作没能完美的懊悔。
-04-
我们总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是哭得太过分了,就成了被人厌弃的熊孩子了。
连续几件事之后,我心里颇有些不宁静。
便和同办公室的同事谈起这些事。我说,我有些想不太明白。社会竞争激烈,于是大家都有种想法,不能向传统文化中一样,凡事谦逊退让,宁可吃亏,也要淡泊宁静,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那么他们这样的做法似乎是维护利益最好的方式,那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
这位同事一边听我讲,一边泡茶,非常轻描淡写地说道:反正我不会这么做。谦逊只是个人修养,而不是考虑到谦逊有没有什么作用。
我依然不解:可是他们不谦逊,生活也未曾亏待于他们,甚至他们可能要求更多,目的性更强,所以得到的更多。
他依旧淡淡地:是吗?反正我看到这几件事后,就在心里有种想法,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在世间,以后若是他们有什么有求于我,然后在我面前做出谦逊万分的样子,哪怕是我的“举手之劳”,只要我可帮可不帮的话,我一定选择不帮。
他看看我惊讶的眼神:因为谦逊就是心与心贴近的方式,不是用来套近乎的工具,他们已经让很多人寒了心。
-05-
看官们,你认为呢?